孔?;?/p>
【摘要】隨著“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斷凸現,逐漸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我們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對莊浪縣18個鄉鎮的農村 “留守兒童”的情況進行了摸底。全縣共有留守兒童1.35萬人,占兒童總數的14%。由于代管、隔代、單親教育都存在不科學的教育管理問題,導致留守兒童得不到正常的關愛和正確的引導,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 教育現狀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25-02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大批農村勞動者離開家鄉,進城從事各種產業,推進了城鄉經濟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但是,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把子女留在家里成為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留守兒童”。隨著“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斷凸現,逐漸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2016年12月,我們采用發放調查問卷、下鄉訪談等形式對我縣18個鄉鎮的農村 “留守兒童”的相關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莊浪縣留守兒童的基本現狀
據統計,目前我縣40.96萬人農業人口中常年在外務工經商的近11 .5萬人,全縣0—14歲兒童15.24萬人,其中留守兒童1.35萬人,占兒童總數的14%,有的中小學?!傲羰貎和备哌_21%。這些兒童63.4%的由父或母單親照管,35%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1.6%由親戚朋友代管。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由于代管、隔代、單親教育都存在不科學的教育管理問題,家庭教育嚴重斷層,缺少應有的親情關懷,導致留守兒童得不到正常的關愛和正確的引導,學業失教、心理失衡、行為失范和安全失保,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二、莊浪縣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調查,由于留守兒童長年不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留守兒童在教育、生活、心理等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大多數與他們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注的少,平時對孩子在成長中的“困惑”解決方法不得當、不及時。由于存在年齡和文化的差異, “代溝”問題更加明顯。且長輩長期存在“溺愛”孩子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2.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4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后,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
3.留守兒童的學習普遍較差。由于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部分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重監護而輕教育,甚至嬌生慣養。導致他們對學習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4.留守兒童安全存在一定隱患。如留守兒童獨自在家或路邊玩耍,路上車輛較多,而老人無暇顧及,造成農村火災或觸電等意外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夏天游泳,冬天煤炭取暖等,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5.留守兒童存在行為缺陷。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三、莊浪縣關愛留守兒童的具體做法
針對留守兒童學習、生活、情感、安全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莊浪縣婦聯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目標,以家長學校為依托,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做了大量工作,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注重宣傳,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社會氛圍。全面實施“家庭育人”工程,并把落實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作為實施“家庭育人”工程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向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宣傳普及科學家教知識,幫助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
2.緊緊依托家庭和學校,努力促進學校、家庭教育的密切互動。在家長學校和中小寄宿制學校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和“留守兒童托管學校”,完善學校留守兒童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為留守兒童開辟“綠色關愛通道”,通過建立愛心驛站,開通親情電話,搭建留守兒童和家長交流溝通的平臺,與縣教育局聯手積極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積極發揮學校教育主導作用。
3.努力推廣“代管家長”工作模式。一是在家長學校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做留守兒童的代管家長。在許多學校、幼兒園的教師主動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當兒童的“代管家長”,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二是要求各鄉鎮、各村婦女組織摸清各地留守兒童情況,并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定期了解留守兒童思想動態、生活狀況,從生活、學習、思想上關愛他們。
4.開展關愛活動,享受家的溫暖。開展征尋“愛心媽媽”活動,讓“愛心媽媽”自愿者在星期日領留守兒童與自己的孩子共度周末,給留守兒童精神關愛,讓他們也能擁有一個溫暖的“家”的美好感覺,努力達到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增強了留守兒童的教育合力。
總之,我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與否,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整個社會的和諧共建。從目前現狀而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將在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它不僅是學校和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們必須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當作一項希望工程,民心工程來抓,并切實落實在行動上,全面推動和諧社會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