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榮
摘 要:朗讀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非常關鍵,要發揮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應從重視程度、朗讀興趣培養、課堂內外的結合等方面來思考,以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使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興趣
一、引言
語言之始,先說后寫,先有了語言的溝通,后來才有了文字,再有了文章等,因此,將朗讀看作語文教學的靈魂是有依據的,重視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功能的發揮對促進語文教學具有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
二、小學語文朗讀的意義
第一,朗讀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克服其膽怯、害羞等缺點,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李某是一個很害羞的女生,每次上課回答問題聲音很小,即使站在她旁邊也聽不清,下課說話聲音卻很大。在朗讀時老師故意站在她旁邊,在集體領讀時注意她的發音,并采用“集體鼓勵”的方式,引導大家大聲朗讀,李某的聲音慢慢變大,約一兩個星期后,一次課堂分角色朗讀時李某的表現很好,聲音洪亮,感情把握到位。從此李某克服了膽怯、害羞的毛病,在向老師陳述思想、觀點時表達也很清楚,且有很強的邏輯性。
第二,朗讀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提高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一株紫丁香》教學中,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逐漸體會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在朗讀中想著花香,想著老師的身影,想著甜甜的夢,在想象中學生的語言會更加富有情感,自身的情感與課文情感逐漸統一,達到情感的共鳴和升華,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會更為深刻,在朗讀中領悟文章更深層的含義,主動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
三、如何發揮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靈魂作用
1.在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
小學生對于語文課文的理解有限,他們不愛朗讀往往是受以下幾點因素影響:不認識的字太多;理解不了文章思想情感;老師家長不重視讀只重視寫,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把早讀上成早自習,課堂朗讀機會少。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教學中,某老師沒有在課堂領讀課文,覺得生字、生詞都教過,學生課后讀讀就可以了,結果在若干天后的聽寫中,這一課的生字聽寫最差。在調查時發現課后認真讀課文的學生不到全班四分之一,可見老師的重視對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第一,課堂領讀、分組讀。例如,《一株紫丁香》教學中,先是老師領讀一遍,再讓讀得好的學生領讀,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再是分組讀,可以集體讀,看哪組聲音整齊、洪亮,情感表達到位。也可以分組后,每組推薦一個讀得好的學生進行朗讀或由其他組指定一人進行朗讀比賽,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同時,在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競爭精神,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第二,重視早讀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在早讀時教師盡可能地到教室指導學生朗讀,同時指派幾個領讀的學生在大家讀書積極性不高的時候領讀,并鼓勵缺少朗讀興趣的學生領讀。第三,對一些需要背誦的、文章情感豐富的課文進行一次朗讀比賽。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章情感,培養學生對朗讀情感的掌握,使其對朗讀產生興趣。
2.朗讀形式的多樣化
在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是領讀、集體讀,如朗讀時學生自己讀自己的,有興趣時書聲瑯瑯,沒興趣時讀書比自習課還安靜,這就說明了小學階段學生之間的情感、精神感染是非常大的,利用朗讀形式的多樣化營造一個良好的朗讀環境,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例如,分角色朗讀,可以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心理變化等,以便更好地掌握語言的節奏、語調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語文學習興趣。又如齊讀,在大家齊聲朗讀中學生逐漸地克服自己的膽怯心理,慢慢地變得自信,對語文學習也能樹立更大的決心。再如跟讀,通過多媒體播放課文的朗誦讀音,學生模仿音調、節奏等,逐漸地體會課文情感,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和理解,且不同的朗讀形式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朗讀體驗,在形式變化中感受朗讀的快樂,從而將朗讀的作用發揮到更高層次。
3.重視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
第一,要培養學生專注的朗讀態度。例如,朗讀中,有些學生若教師盯著就讀,若教師不注意就不讀,這明顯是興趣不足。第二,要營造良好的朗讀環境,以促進學生朗讀興趣的養成。教師應結合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指導朗讀、監督朗讀、引領朗讀,營造濃厚的朗讀氣氛,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第三,注意朗讀文章的選擇和朗讀范圍的擴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學生朗讀興趣濃厚,課本內容和閱讀教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朗讀需要,教師要結合學生興趣給學生推薦、補充他們感興趣的文章,以滿足其朗讀需求,激發其朗讀興趣。此外,在朗讀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適當地放大其朗讀的優點,縮小和忽略其不足,逐漸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注重糾正學生朗讀中的各種問題
讀音不準、添字掉字、朗讀不流利等都是小學生朗讀的常見問題,如《開天辟地》教學中,“盤古一生氣,(他)就掄起拳頭一砸”,這一句多出個“他”,漏掉了“使勁”。又如課文中常見的“輕生地說、生氣地走開”等詞中,學生總是將“地”讀成“di”,這些問題都要在朗讀中解決。第一,當學生朗讀問題較多時,應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盡可能不當面、不隨時隨地指正學生的讀音。例如,學生讀一句話就有讀錯的地方,教師馬上糾正,一方面很浪費時間,另一方面會打擊到學生的朗讀信心,使他不敢讀、不敢大聲讀。但在朗讀后應對學生整體朗讀進行評價,以便學生知道自己朗讀的不足。第二,對于學生反復出現的朗讀問題應該及時糾正。例如,上例學生朗讀的添字掉字現象,教師在建議了多次仍無效的情況下,可以在其朗讀的同時給予糾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第三,模仿學生朗讀狀態,讓學生自己感受自己朗讀過程中的問題,以便學生自覺地糾正自己的問題。第四,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講朗讀水平,相互學習,指正彼此朗讀的不足,形成良好的班級朗讀風氣。
5.建立科學的朗讀訓練機制
朗讀訓練就是要讓學生讀,讓學生喜歡讀、熱愛讀,以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第一,讓學生知道讀什么,例如任務法,每次朗讀給學生安排讀的任務;又如領讀法,安排學生或教師親自領讀,使學生能夠合理地安排朗讀時間。第二,讓學生知道怎么讀,可以通過演示等方法讓學生認識不正確的朗讀方法,如拿著書不出聲默讀,搖頭晃腦地唱讀,這都是不對的,同時樹立“朗讀榜樣”,以榜樣的形象引導學生正確朗讀。此外,還可以安排朗讀作業,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課文內涵,提高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第三,注重每個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例如,分角色朗讀中,安排不愛發言的學生進行朗讀。培養學生的課堂朗讀習慣,如課前五分鐘為集體朗讀時間,朗讀剛學過的課文和新學習的課文,這樣能有效地、快速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外,還應重視課后朗讀習慣的培養,給學生推薦好的閱讀書籍,讓學生在班會、公共活動中朗誦自己喜歡的片段,以激發學生的朗讀潛能。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要發揮好其靈魂作用,僅憑以上策略是不夠的,還應重視學生朗讀評價機制的建立,學生課堂內外朗讀機制的完善等,使朗讀能夠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綜合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呂珠源.追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10):163-165.
[2]李 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意義與訓練方法淺議[J].未來英才,2016(4):244.
[3]李曉玲.滲透情感教育,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情感讀本,2016(11):22.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犀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