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靜文
摘 要:課后習題在歷史課的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夠夯實和鞏固學生的歷史知識,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擴展以及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維的培養。文章作者結合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人教版初中歷史新教科書課后習題教學的質量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后習題;教學策略
初中歷史新教科書中,全新的編寫理念、“一點一線”的教學內容以及形式多樣的課后習題給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學情、教學進度以及教學內容,靈活安排學生進行習題的練習和提升。
一、教學前:精心準備,明確目標
調查發現,初中階段的學生對待課后習題常常是一種消極應付的態度,更有甚者認為歷史習題的學習完全沒有必要,從內心深處不愿學習,忽視了習題學習的意義和目的。殊不知,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著重要的正面影響。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習題之前,應讓學生明確本次習題設置的目標,做完習題后所有達到的目的。以九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動蕩的中東地區》課后習題為例,除了讓學生知道引發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直接歷史事件外,還應知道習題中其他選項所代表的歷史事件。
同時,教師還應充分考慮習題的引入時間和方式,在備課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各個欄目的設計特點,來決定是課后完成下節課前進行講解,還是趁熱打鐵課堂上完成?如何檢查學生課后習題的完成情況?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課——《鴉片戰爭》時,可以讓學生首先討論鴉片給我們帶來的災害這一習題作為開場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此外,教師在具體布置習題前,要向學生提出完成習題的具體要求,要對習題中所用到的方法和知識進行指導和訓練,人教版初中歷史新教科書中設置了大量的開放性習題,學生對于此類習題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但因為不知如何學習,而使學習的效果欠佳,因此,教師應在布置習題之前及時補充相關知識,提高習題完成的質量。例如,在學習完八年級下冊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后,搜集有關周恩來外交功績的故事時,教師應及時補充資料搜集的渠道和方式,如何利用關鍵詞在互聯網學習知識等。
二、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學本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同樣適用于初中歷史教學。因此,在學生習題完成過程中,教師應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一是組織學生探討交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探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他們的感悟和理解,實現“兵教兵”的效果。特別是對于學困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要主動出擊,通過匯報小組討論結果、講臺展示等方式提升學習探討交流的效果。以七年級下冊第四課——《科舉制的設立》課后習題為例,讓學生探討當時科舉制度設立的必要性,充分理解科舉制度在當時設立的意義。
二是靈活運用變式題目。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習題過程中,不能就題探討,而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通過變式題目,增加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機會,把所學陳述性知識努力轉化為智慧技能。增大習題處理的彈性,根據習題的難易程度設置必做和選做變式題目,一方面讓學優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讓學困生跟得上。
三是注重歷史思維的培養。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會使知識與知識之間缺乏聯系,會讓知識的記憶會變得更加困難,而歷史思維的培養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因此,教師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可以根據學情采用問答、設置情境、探索實踐以及歸納總結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18課——《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課后習題時,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掌握臺灣歷史的發展過程。
三、教學后:及時反饋,多樣化評價
研究證明,學習者對于學習結果的了解會使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因此,在學生自己完成習題后,教師應在第一時間獲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并適當調整教學進度。
同時,對學生完成習題的情況及時評價,在具體評價過程中,要摒棄傳統分數或對與錯的評價,而應從學生成長的心理需求出發,對完成的習題做出有針對性的分析,采用評語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以及還需努力的方向。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而言,要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獲得被教師重視、賞識的感受。
此外,教師以課后習題的學習為契機,讓學生在課后通過E-mail、微信、QQ等通信工具向教師分享自己對于某些問題的思考,或者自己就習題完成過程中的疑惑向教師尋求幫助。這種課后互動的效果一方面能夠幫助教師收集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另一方面又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組織學生學習初中歷史新教科書課后習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準備,讓學生明確習題所要達到的目標;在課中注重學生之間的探討和歷史思維的培養;在課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采用評語式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歷史教學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海杰.歷史課本課后的習題的學習研究[J].商情,2013(10).
[2]朱 煌.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習題的改革[J].中學歷史教學,2000(9).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湖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