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娟
【摘要】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幫助聾生完善語言,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形成。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言 數學思維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175-01
信息技術在數學課程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在教學效果上較以前都有很大不同。隨著信息技術和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技術傳遞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聾校數學課堂中,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幫助聾生完善語言
我們都知道,語言對于聾生的發展很重要,良好的語言體系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這一學科不同與其他學科,它所呈現的語言常常是簡短、精練。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公式、定義等,在對它們的理解或推理方面,我們聾生存在很大困難,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常常是花費心思,用盡各種方法,常常在講臺上講得滿頭大汗,但是有些數學語言學生就是理解不了,問題到底出在哪里,難道是這些語言困難到沒辦法理解的地步嗎?其實也不是,經過幾年課堂實踐,我覺得最大的困難不是學生理解不了概念,法則等等,而是學生在引入、推理的過程中,沒有完全獲得重要的信息,換句話來說,從老師的講解過程中,他們只是大概理解,并沒有真正獲得并形成完整的語言,造成他們在學習上的障礙,自從信息技術走入數學課堂以后,我們可以使用幾種方法表示同一數學概念,不同的表示法側重于概念的不同方面,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幾種表示法中的信息組合在一起,使不同方面建立起概念性聯系,從而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另外,讓聾生嘗試自己概括總結概念性的句子,增強聾生的學習信心,根據需要,把這些概念性的知識呈現在多媒體上,帶領聾生一起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記憶。這些做法在普校看來可能覺得有些幼稚,但是對聾生而言尤其顯得重要,因為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概念的理解都離不開充實的語言,所以用好信息技術,可以幫助聾生完善語言,同時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在幾何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幾何從數到形的深入,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傳統的教學中只能憑借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去創設情境,用傳統的方式作圖幫助聾生理解,一些繁雜的圖形畫起來不但浪費時間,有時未免枯燥。再者說,有些幾何問題教師用手語是無法表達清楚的,這需要聾生自己體會,信息技術結合傳統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的媒體處理能力,多媒體信息有機的融為一體,實現可視、形象生動的表達效果,為聾生提供圖、文并茂的動態、情景,讓聾生在栩栩如生的畫面中去體會。近些年,幾何畫板在數學課堂中應用率較高,很直觀,容易理解,再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能夠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信息技術可以激發聾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著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變被動為主動,化消極為積極。傳統的教學模式對聾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太小了,聾生是學習的被動者,機械的學習,如果長期處于這種情景下學習,那么久而久之聾生會變得厭學。自信息技術走進數學課堂以后,學生有了很高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三角函數圖像的變化”這一節中,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句柄”控制三角函數圖像,演示給聾生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聾生上機操作。
四、信息技術能夠促進數學思維的形成
數學之所以難學,主要是因為它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數學對象的形象化、數學關系的顯性化對于數學思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聾生發現規律,挖掘本質。幾何畫板、Flash等許多軟件具有強大的形象化功能,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綜合處理等功能,可以使一些枯燥無味的數學題目都變成演示實驗,在講解的基礎上,對聾生有選擇性加以示演比較,通過比較,引導聾生積極思考,培養聾生的空間想象和一題多解等能力,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五、信息技術在數學練習中的運用
利用多媒體技術布置層次分明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大大超過了傳統教學中聾生作業的效果。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可以使聾生主動出擊,化學習被動為主動,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真正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聾生作業中針對不同的聾生設置各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使得每個聾生都練有所獲。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因反復抄題和擦黑板而浪費時間的弊端,加強了師生合作與交流,體現了教學本身的生命力,使聾生的學習更有主觀性和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了聾生的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走進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特別是我們的聾生有很大的幫助,鑒于此,在今后的教學當中,我將繼續努力,熟練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