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澤忱
【摘要】高職教育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與深度融合直接關系著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強化過程管理、完善教學條件、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可以有效強化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銜接與融合。
【關鍵詞】高職教育 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 融合
【基金項目】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科研基金青年科研項目(J2015-0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29-02
職業能力一直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之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有效銜接與深度融合直接關系著職業能力的培養,直接關系著高職教育的育人質量,更關系到學生今后工作中的認知與探索體系的構建,具有重大意義。
一、優化教學設計
實踐是溝通理論知識與職業能力的橋梁。許多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關鍵原因是不會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沒有嫁接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之間的有效銜接。教師教學的重點就是要推動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銜接與融合。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不能夠一成不變,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學生的時代特征而不斷地發展、完善,要注重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要注重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效融合點,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之間的互補融合。針對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崗位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開發相應職業能力模塊,從而更有效地聚焦培養目標、健全教學管理、開展能力融合。
二、強化管理導向
由教學系部或研究室為單位的教學管理模式是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主要管理方法。可是這樣的管理并不利于充分調動和利用各種資源。應該對高校的教學基地進行新的整合,統一運轉資源,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強化“崗課證”融合,引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積極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各種方式努力參加社會實踐與企業鍛煉,積極承擔自己社會責任,強化自己的職業思維與職業素質。要加大對教師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銜接與融合過程的全過程管理。可以以項目形式開發系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銜接與融合的示范課程,作為課程建設的重要導向。
三、完善教學條件
實踐教學條件主要有“人、財、物”三個方面。“人”主要是指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廣泛選拔教師人才,不斷地擴大教師隊伍,尤其是要注重從企業一線引進人才或與企業共建人才。建設校內校外實習基地、教師參觀大型企業與入駐企業鍛煉、購買與更新儀器設備、學生參與實習實訓等活動,都需要大量資金,許多高校在資金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資金起后勤保障的作用,學校可以通過申請教育經費、與企業共建、將專業知識向行業產業靠攏、強化科研轉化等方法,逐步保障學校資金。儀器設備等物資既要“自購”,也要“他用”。儀器設備在購置時要把握兩點原則,一是具有相對普適性,即各個專業相互之間、專業教學與企業實操之間具有一定普遍適用性,二是把握一定超前性,在相對較長一段時間內能夠持續利用,強化設備的利用率。
四、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當前企業尤為重視的,現在的學生一般都是被動的接受課堂知識,相對缺乏主動融合意識與創新意識,創新的動力和方法均有所欠缺。教師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銜接的過程中要加強創新意識的激發以及創新方法的培養。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因材施教,在教學中耐心找到每一位學生的長處所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講授過程中允許學生通過不同的側面或角度理解同一個原理或知識點,并付諸實踐,形成不同的融合點與創新點。借此,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實踐技能、創新思維、融合技巧,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學生在實習工作中要借助教師的力量與引導,把工作認真準確的完成,增加自己的實踐能力、知識的融合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和實際的聯系十分密切。通過課程融合、上崗實習,提前了解崗位需求并且對自己的不足及時進行補充,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完美銜接與融合。學生要把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進行理解,自我消化,要通過職業資格證書、社會實踐等方式,進一步補充與強化職業能力的培養,要在上崗實習與職業實踐中不斷融入專業理論知識,在職業能力方面進行深度思考與實踐探索。對于高校而言,要從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整合辦學實訓資源、完善實踐教學指導與管理等方面,不斷錘煉學生創新能力與知識融合能力,有效指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與融合。
參考文獻:
[1]何積蒼.物理實驗教學和通用技術實踐融合的案例[J].學周刊,2016,08:124.
[2]丁健.本科師范生與教育碩士的實踐教學銜接現狀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