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
【摘要】在中職校園當中,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教學內容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與應用性的專業性教學內容,對于這一課程來說,對機械類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構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學生機械制造技術能力與整體水平的重要教學內容,所以中職校園必須要提升對該課的重視,并對其實踐教學形式進行有效改革,發揮其重要作用的同時,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就主要對當前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踐教學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析,并根據其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策略,從而為學生設計出符合其發展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實現其穩定發展。
【關鍵詞】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實踐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43-01
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并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機械產品的制造原理以及運用方法等,從而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所以中職校園必須要重視這一課程的教學改革,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其教學特點,設計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進而更好的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健康發展。
一、當前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堂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首先,具有較強的課程實踐性,但實踐環節課程教學時間安排的很少,對于當前的教學課時安排,完全無法滿足當前教學要求。
其次,欠缺充足的課內實驗教學時間,在實驗教學中,其內容主要是圍繞驗證性實驗為基礎的,卻在實際教學中實驗欠缺一定的自主性、綜合設計性以及創新性。
再次,在課程教學中,主要以書本內容為主,欠缺一定的拓展性,且結合實際工程的內容也相對比較少。
最后,所選擇的生產實習形式也存在單一化,并且整體的實習效果也與預期的相差很多。主要的形式就是讓學生在現場進行參觀和記錄,并沒給予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
二、中職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策略
(一)創建新型課程教學體系
中職校園應該積極吸收和借鑒國內外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策略,在結合當中機械制造技術課程的要求對教學形式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有效的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和完善,為學生設計出更加符合其發展需求的教學形式,從而有效的解決課程內容以及學時間的矛盾和問題,在實踐教學中也要嚴格按照這一教學要求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增強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中職校園不僅僅要對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也應該對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創新,設計出符合當前教學要求和學生發展的教學形式,有效融入探究式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學會探究,并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其整體水平。
(三)提升對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視,開展多元一體的實踐教學形式
在教學中應該堅持以“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開展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活動,并以此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在這一體系當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四)開展多方位、開放性的實踐教學平臺
中職校園必須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設多方位、開放性的實踐教學平臺(如圖),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當中不斷提升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增強自身工程創造能力。
結束語:
中職校園中,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是提升學生基礎知識的關鍵環節,所以學校必須要提升對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視,并結合校園自身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為學生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形式,不斷提升學生整體水平與綜合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未來發展與成長奠定堅實有利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從容.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03:6-7.
[2]朱從容.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高等農業教育,2012,03:63-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