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靜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當學生對數學這門課產生強烈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愿意學、主動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 趣味性 專業知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42-02
數學的學習的本來是非常有趣的,在尋找發現和驗證數與數、數與事物、以及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很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的過程。但在數學的學習中因為簡單的教學條件、單一的教學模式和繁瑣的計算,讓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抵觸,甚至產生了厭惡的情緒。從而陷入沒有興趣→不想學習→數學基礎差→上課聽不懂→又沒了學習的興趣的惡性循環中。然而學習興趣的產生與教學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在教師使學習活動有興趣,其方法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掌握堅實的數學專業知識
要培養學生的興趣,不但要求老師要有堅實的數學專業知識,還要求教師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有人曾形象地說,教師自己擁有一桶水,給予學生的那一杯水才會有分量和質量。所以,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還應加強相關學科的學習,如心理學、教育學、文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等;關心時事學習,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在教學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又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由于數學課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問題聯系密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的生活熱點、焦點問題,如果老師能因勢利導,啟發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理解這些生活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相反,如果老師對學生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一問三不知,或者采取回避、敷衍的方法,這個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就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興趣了。學生在學習中最反感的簡單說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知識的單薄和陳舊。
二、重視課堂的導入環節
課堂導入技能是教師在進行新課題時建立問題情景的教學方法。即指在新的教學內容的講授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教學行為。無論是開始新的學科、新的教學單元,還是一節新課,乃至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都應當發揮良好的導入技巧。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給整個教學過程一個良好的開端,導入環節猶如整臺戲的“序幕”,優美樂章的“序曲”,跳高運動員起跳前的“助跑”, 仿佛是演講的“開場白”,負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 ,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
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重視初中生的個性發展
新教材選擇的數學學習內容不僅有現實意義也富有挑戰性,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許多問題的答案不唯一,為學生充分發揮內在潛能創造了條件,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根據《課標》要求,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允許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交流、比較,創造新的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新課程實施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促進了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如,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一節教學中,讓學生找出圖中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類似的物體,有的學生就指出了毛筆的筆尖也可以看作圓錐。
再如,用4x+2y表述生活中的問題,有的同學舉出的例子出人意料,這些都表明新課程在促進想象力方面的作用。
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上表現出較強的探索、創新意識,能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探索性的組合信息,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四、教師發揮指導,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緊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個主題,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針對以往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存在著教師的解說往往多于學生的表述,機械的計算往往多于理解的學習,教師引導探索往往多于學生的自主探索等情況,可嘗試實施以下幾點策略加以改變,以適應新的數學課堂教育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第一點,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數學化程度逐步加深,對人們的綜合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長期以來,不少學生片面地認為閱讀與文科學習有關與數學學習無關,學習數學時僅注意數式的演算步驟,而忽略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因此每每遇到說理和綜合應用題,便顯得困難重重。
第二點,培養合作交流討論的習慣。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中的學習從單一的接受型走向合作互動型,并且不再局限于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還強調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現行的初中數學教材貼近生活,在充分體現數學的有趣、有用的同時,創設了豐富的數學情境。其中,就有許多既動手又動腦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并通過討論加以升華、總結,以探索出未知的數學規律,讓他們經歷探索、猜想、發現的數學過程。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并因為它發展的過程與結果的難以把握,不但未被重視,甚至還被視為是一種學習的消極因素。
總而言之,數學課堂中,想方設法打造趣味十足的課堂,設計層次分明的環節,營造秩序井然的課堂。只有將數學課堂的有序性和趣味性有機協調,才能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告別以往的枯燥乏味,讓數學課堂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潘方.淺談如何打造初中數學趣味性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3.
[2]張海豐.對提高初中數學趣味性教學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