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慶
【摘要】《插圖設計》課程在新職業環境的推動下,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倡導下,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本文基于庫伯學習圈理論的自主學習規律,結合插圖課程的內容和特點,構建一套以五大要素,六項具體措施的循環教學法,并通過實踐總結,驗證了本教學法效果。
【關鍵詞】學習圈 課程改革 循環教學法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57-02
一、引言
在插畫興盛的今天,插畫師作為一種職業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對于高校藝術設計中的插畫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插畫技能的職業化使插畫課程不能僅僅只是知識技能的灌輸,更要是啟發學生領會插圖創作的原理和技法技巧的規律,了解自己的個人特點并堅持個人的特色以適應插畫市場對個性的需求,更重要的還要培養出藝術職業修養和素質。然而,現實中,“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只看分數,不看潛力”的傳統評價標準,在《插圖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普遍存在。這種授課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無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研討與實踐環節,提高主動探索創新的能力。在國家教育部提出的“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下,現代教學應從根本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老師“引導作用”,做到交叉性、趣味性、啟發性、互動性、指向性、持續性的課程改革方向。
《插圖設計》課程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順應新形勢教學理念與改革環境,需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而大衛·庫伯的學習圈理論則描述了體驗學習的循環過程,指出了由學習者自動地完成學習的反饋與調整。因此,本文基于庫伯的“學習圈”理論,提出回顧體驗式學習引導教學、反思性辨析引導教學、學習型網絡社區教學等多維度教學模式,將《插圖設計》基礎知識集中在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知、自我反思、自我辨析、自我總結的循環式學習過程中。
二、基于庫伯“學習圈”理論的循環教學模式設計
1.庫伯“學習圈”理論
大衛庫伯的學習圈理論認為經驗學習過程是由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構成的環形結構,包括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主動實踐。具體經驗是讓學習者完全投入一種新的體驗;反思性觀察是學習者在停下的時候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學習者必須達到能理解所觀察的內容的程度并且吸收它們使之成為合乎邏輯的概念;到了主動實踐階段,學習者要驗證這些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制定策略、解決問題之中去。
2.設計方案
《插圖設計》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遵循學習圈理論提出的經驗學習的四個適應性學習階段,根據自身的內容特點,構建出循環教學思維的五大要素的:創設情境、講授啟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適時評價。創設情境在于在體驗中提出所探究的問題,建立探究過程的起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講授啟發主要用于講授插圖基礎知識與技能方法,通過提問、啟發引導確定探索方向,使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可以有序進行;教師的適時評價必須貫穿于探究的全過程,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提供保證,其中教師所做的終結性評價往往要給出探究問題的確定性結果。在整個模式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探索與互動交流構成模式的主要結構。
在具體實施時,由于《插圖設計》每次課的內容不同,每段內容之間需要連貫銜接,每段學習過程又是一個規律的循環,所以循環教學方法具體可概括為:
回顧體驗式學習引導教學 反思性辨析引導教學 提問與提煉引導教學 項目小組探索訓練教學 學習型網絡社區教學 多維度適時評價教學。回顧體驗式學習引導教學是指的是每次新課開始之初,都要學生回顧上次課項目練習的實踐內容,以作為新的學習體驗的起點;反思性辨析引導教學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已有的體驗和經驗進行反思,即對經驗過程中的“知識碎片”進行回憶、清理、整合、分享等;提問與提煉引導教學是由教師在學生反思基礎之上做相應的總結提煉,幫助學生對知識理論的升華;項目小組探索訓練教學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式討論與探究式練習創作;學習型網絡社區教學主要針對利用數字化媒體與平臺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多維度適時評價教學指本課程建議采用過程考核與互動考核方式相結合,了解學生綜合技巧運用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情況,改變過去單一考核理論掌握程度的傳統方式。
三、插圖設計循環教學法效果與體會
1.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長久以來,學生習慣于“聽”課,不習慣于發表自己的想法,不習慣于自由討論。按照現在的教改方案,每次上課前均要求學生提前總結學習體會,并鼓勵下面的學生進行發難與提問。在充分課下小組討論和準備下,學生有了發言的意識與熱情,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討論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想的碰撞融合下,老師適時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的探索出了答案和方向,在自由活躍的氣氛下,課堂效果比傳統的有了長足的進步。
2.提高了學生創意思維與創新表達能力
在學習創意表現的時候,采用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從好玩的實例作品、貼近生活的作品例子,易理解的實例入手,尊重學生的初識性,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速度,然后逐漸加深難度,循序漸進。激發了學生自主思考與再學習,結合實踐項目,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將知識的應用真正融于學生的知識體系中,為后續設計專業課程打下良好與堅實的基礎。
3.增強了學生職業技術素養與就業競爭力
通過構建“課前”、“課中”、“課后”完整的庫伯式“學習圈”教學體系,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合理運用學習遷移理論,科學選擇教學媒介,靈活運用循環教學方法。解決了以往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設計技能無個性化等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珂珂. 基于庫伯體驗學習理論的MOOC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成人教育,2016(9).
[2]毛盛華,羅國斌. “翻轉課堂”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6(24).
[3]張霞.淺談對于翻轉課堂的幾點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6(23).
[4]陳利,李潔,梁衛權. 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現狀-基于期刊文獻的內容分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