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偉
【摘要】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它的學習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作為美術學習的入門階段,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啟發(fā),引導為主,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F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美術教學有一定的改善,但是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本文。筆者以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為中心,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美術課堂 創(chuàng)意教學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06-02
隨著市場經濟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小學美術教育也受到得到相應的重視,我國的有關的教育部門也對其進行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擅長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美術教學,其新型的教學模式就成了形式主義。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僅僅是紙上談兵式人才,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要想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型人才,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美術的學習。
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1.傳統(tǒng)教學方式依然存在
對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首要原因就是教師還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進行被動的學習;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卻從不關心;之外,很多老師為了任務進行教學,在課后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的知識受到老師教授知識的制約,不僅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的不徹底,美術的藝術性也不能被充分發(fā)揚。綜上所述,在小學教學中,還存在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現象。
2. 教師對于美術的認知不完善
對于小學生而言,包括美術學科在內的所有學科都是學習的初級階段,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有些地區(qū),尤其是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qū),教師認為學生的主要學習精力要放在語文,數學等主課上,而對于像美術這樣的副科可有可無,進而教師就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進行美術教學,教學過程不嚴謹,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也認為開設美術課堂的作用就是消遣時間,可有可無,在這種老師不認真教,學生不認真學的教學模式中,使美術的作用弱化。在小學階段,只有教師端正教學態(tài)度,學生才能照樣學樣的認真學習美術課程。相反,如果在教學過程,教師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又何來的學生的認真學習
3.老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
有的教師為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進行課堂改革,例如將課堂搬到課外,或者讓學生進行比賽,這用教學手段,一定程度上活躍的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但是從更深的層次看,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學習的過程容易跑題,另一方面,利用這種形式僅僅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而不利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嚴重的還有可能為給學生帶來壓力,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弱化了美術課堂的影響力
二、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
總所周知,在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中,教師所采用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在教授知識時,不是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自己發(fā)現知識,而是采用灌輸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傳授,學生在沒有進行探究情況下學的知識,對其理解的不夠深刻,另外,在長期利用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會大大減低,既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利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要想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要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瓶頸,對傳統(tǒng)的教學進行改革,提高學生的課堂的參與力度,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獲取知識。
1.利用PPT進行教學
隨著計算網絡的發(fā)展,多媒體計算機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教師將課堂所教的內容做成PPT的形式,再用投影儀播放,如此一來,不僅省事省力,還可以使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所教的教學內容。之外,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在制作PPT的同時,可以將內容做動漫的形式,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2.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在美術課堂中,要想盡可能的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因材施教。例如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其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于一些學習偏差同學,首先要從最為基礎的知識進行教學,在基礎知識打牢的基礎上在對其進行能力培養(yǎng)。
之外,老師在進行備課時除要參考教學大綱之外,還要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小學和初中不同,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因而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調整。
三、學生的重要性
在學生美術教學的過程,除了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之外,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就要突出學生在課堂的地位。對于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言,其包括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筆者認為和教學目的相比較,教學過程更為重要,在教學目的中,學生學會的知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授之以魚,有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和學生進行合作,不僅促進學生之間的感情,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四、結語
在快速發(fā)展的21世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素質教學將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潮流,教育不斷改革,對于美術學科的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對美術課堂采取創(chuàng)意教學的教學方法,在利用創(chuàng)意課堂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以學生為教學對象,利用創(chuàng)意教學方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楊歡.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的分析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1):97-97.
[2]何珊.試論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147-148.
[3]李莎莎.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及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21):154-154.
[4]鮮海平.小學美術課堂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探討[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7):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