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稱群
[摘 要]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著學生來開展,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設計預習作業,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加快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速度,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和自學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應該立足于這一點,重視預習作業的布置與設計。
[關鍵詞] 初中數學;預習作業;作業設計
一般而言,數學教師對于作業這一環節是比較重視的,但是所布置的作業多為課后作業,目的是鞏固學生課內所學知識,對于課前的預習作業,很多教師都沒有充分認識到位。其實,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也是尤為關鍵的,能夠促進學生的預習工作,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宏觀掌握。
一、預習作業的類型
預習作業與課后作業是一樣的,有著多種多樣的類型,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設計相應的作業類型,比如可操作型的預習作業、差異性的預習作業、精練化的預習作業、合作型的預習作業、趣味型的預習作業等。
1.設計可操作型的預習作業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設計的預習作業使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就失去了預習作業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布置和設計預習作業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設計有具體要求與明確方向的預習作業,使學生知道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完成。也就是說,可操作型的作業是具體、直觀的作業,是有一定探究性,但是又沒有太高難度的作業。例如,在講授相反數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理解相反數,教師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預習作業:畫出一條數軸,數軸上標示出2和-2,3和-3,4和-4,7和-7,然后觀察數軸,發現每一對數值之間有何關系,有何特點。作業布置之后,學生可以根據具體的要求來探究,畫出數軸,在數軸上設置相應的數值,然后根據數值的觀察了解數值的特點,對相反數有一定的把握,同時也復習了數軸的內容。這樣的作業就是可操作型的作業。
2.設計差異性的預習作業
不同學生的具體學情不同,對于知識的掌握速度不同,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不同,所以對于數學的學習是有著一定差異的。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布置相同的作業,就無法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預習作業的布置需要有一定的差異。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在興趣愛好、意志品質、個性特點、知識經歷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不能采取“一鍋煮”“一刀切”的做法,應當對作業設計富有層次、多樣化。對于優等生應當提出較高的要求,設計的預習作業應當有一定的難度、知識跨度,使他們能夠發現隱藏的問題,能夠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對于中等生,預習作業的設計應當難度適中,設計具有一定發現性、點撥性、探索性的作業;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設計預習作業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設計的作業要能夠經過努力使問題得到解決,應當減少操作難、理解難的作業,使他們力所能及,從而在學習上具有成就感。只有這樣,不同的學生才能通過預習,通過完成預習作業來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能夠實現預習作業的最終目的。
3.設計精練化的預習作業
當前,素質教育要求教師為學生減負,然而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很重,尤其是數學學科,更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來鞏固知識。那么,如果教師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是否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呢?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精練化的預習作業,注重作業的質與量。比如,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的時候,不能隨意安排,而是應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情況來具體設計,注重體現啟發性與鞏固性,尤其是布置一些舉一反三的題目,使學生能夠通過最小的作業量來達到最好的效果。
4.設計合作型的預習作業
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讓學生組內合作,從而在合作中完成預習任務。比如,教學“展開與折疊”的時候,教師便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
(1)小組合作,組內成員需每人準備1個立方體的紙盒和一個長方體的紙盒。
(2)每個成員都將自己的小紙盒沿著棱剪開,將每個面都連接在一起,觀察剪了幾刀。
(3)將剪開的立方體鋪開,并將得到的圖形畫下來。
(4)小組合作,共同分析所有圖形,并且總結規律,派一名代表發言。
將小立方體紙盒剪開并非難事,學生都是可以操作的,但是要發現其中的規律,并不簡單,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并且互相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這一次預習作業的設計中,采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既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可以發揮群體的智慧,提高預習效果。
5.設置趣味型的預習作業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于學習這一過程而言可謂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因素,如果學生對于學習缺乏興趣,缺乏積極的傾向,便難以真正投入到學習之中。因此,在具體設計預習作業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年齡特征出發,設計出具有趣味性的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整個過程中都是愉悅的,情緒高昂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積極思考,認真完成作業,并在作業中感受到樂趣。比如,教學“中學生的視力情況調查”一節之前,為了讓學生了解調查報告以及數據統計,教師布置了一份調查作業——調查中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由于貼近生活,學生對于這一作業形式感覺到十分有趣,他們很快便根據自身的消費情況和支出的項目來設計調查內容,羅列出了各個選項,并且利用課余時間調查本校同學,小組合作,完成了這次調查研究。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對于調查研究的過程、數據的統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也了解了同齡人的消費情況,并且在調查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消費觀念,并對正確的消費觀念進行了宣傳。在正式上課之后,學生將新授課內容對比自己的調查研究,豐富了對于調查研究的認知,大大激發了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預習作業的注意事項
1.預習作業要根據教學目的來設計
每一節課的授課內容都有其固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這是教學的方向。為此,教師在設計預習作業時,要弄清楚這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據此設計貼近教學內容的預習作業。以有理數這節內容為例,老師需要教給學生三方面的內容:什么是有理數;有理數的特點;有理數加減乘除法。在設計預習作業時,每一節內容,教師設計的預習作業都要有針對性,根據這個目的來進行。
2.預習作業可以結合練習冊來設計
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是最貼近教材的,教師設計預習作業的時候可以結合練習冊來設計,更容易使學生接近所要學習的內容。仍以有理數一節為例,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可以要求學生從課本中找到有理數概念、特點和計算方法。同時在練習冊上,每一種計算方法,各找一道類型題,也就是說,加減乘除各找一道題來練習。課本是知識的來源,而練習冊是對知識的擴展。學生在預習時,需要簡單地了解課本和相應的練習。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對課本有更深層的認識。
以上,我們分析了預習作業的幾種類型,并且分析了設計預習作業的注意事項。預習作業并非可有可無的,它能夠使學生從更高的視角來對新授內容加以認知和了解。為此,教師應該對此加以重視,并不斷探究如何更為高效地設計預習作業,以通過預習作業來實現減負增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益琴,郁云翔.初中數學中基于課前“預習活動”有效設計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1,(17).
[2]蔡朱峰.新課程下初中數學作業的教學設計[J].中學數學雜志,2007,(06).
[3]夏井川.從內涵出發,豐富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對稱》備課思考及課堂實踐[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6,(08).
[4]蔣銀花.優化數學預習作業設計,培養學生正確學習觀[J].新課程(教研),2010,(03).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