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虎
摘要:江蘇省高職教育辦學規模與辦學能力處于全國前列,但發展過程中存在學生就業層次的“低端化”、學生接受崗位能力的“匹配性”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江蘇高職教育的發展。本論文從現代學徒制為基本抓手,提出現代學徒制的基本內涵,以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介紹現代學徒制實施路徑,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基本建議。
Abstract: The scale and the ability of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running in the forefront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level in students' employ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lack of matching with the post ability,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This paper from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as a basic starting point,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taking Physics Specialty of Yanche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Finally, propose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高職教育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212-03
1 高職教育試行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1.1 現代學徒制的產生背景
經過多年發展,現階段高職教育產業不僅區域市場對接良好,而且結構布局科學,涌現了越來越多的優質高職院校,這些高職院校存在發展迅猛、高質量、示范性和高標準的特點。
然而隨著高職院校的迅猛發展,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高職院校就業層次“低端化”,高職院校的宗旨是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但現實是很多企業和高職院校的合作都敷于表面,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都沒有在合作企業中找到心儀的工作;另一方面盡管很多高職院校都搭建了校內實訓平臺,但是這些校內實訓平臺的搭建跟實際企業工作環境存在較大出入,無法起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得不償失。
基于此,為應對高職院校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文采取了有的放矢的措施,即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有利于促進企業、行業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終生教育對接,畢業證書與資格證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將知行合一、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進行了充分融合,實現了學徒與學生、學歷與證書、師傅與教師、企業與學校的四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1.2 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內涵
近年來,教育部關于現代學徒制的探究和討論一直沒有停止,教育部先后多年在其工作要點提到了現代學徒制,2012年首次提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2013年提出啟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2015年提出加快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現代學徒制既不同于現代職業教育,也不同于傳統學徒培訓,它是兩者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興培養人才的模式,在該教育制度下,學校的招生過程其實就是企業的招工過程,由學校和企業聯合負責招生招工,學生既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也掌握師傅傳授的經驗和技能,工學交替、實崗育人,其宗旨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其核心特點有:
①強大的法律保障。
國外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培訓法,用法律約束了與現代學徒制相關的各方力量,包括企業、學生和培訓機構等,如此不僅保證了現代學徒制的法律地位,也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②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提供一定的補助和培訓經費給培訓機構和雇傭企業,學徒免費進行脫產學習,且還能夠在企業實習中獲取一定報酬。
③產教結合的培訓方式。
職業教育中的理論學習密切結合企業中的實踐。
2 現代學徒制實施成功的幾個關鍵因素
2.1 雙主體辦學機制的建立
江蘇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和江蘇省高職院校辦學方向、特色的重要體現就是校企合作,同時它也是有效的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手段。現代社會要想實現學徒制辦學,雙主體辦學是基礎,所謂雙主體辦學也是校企合作方式的一種,其特點是由學校出資、企業注資、共建專業、共育人才,該辦學模式企業全程參與,該模式由學習者能力定就業崗位和薪酬待遇、由技能要求定教學方式、由職業標準定課程內容、由企業需求定招生計劃。雙主體辦學模式要求企業和高職院校雙方充分利用第三方機構力量,共同簽署聯合人才培養協議。
2.2 雙導師培養工學交替、實崗育人機制建立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學生不僅可以享受到高職院校教師的授課,也能夠學到企業師傅的經驗和技能,現代學徒制是企業和高職院校雙方共同來培養學生的,包括人才培養方案和考核標準等都是共同制定的。為更好地完善和實施現代學徒制,應在實際的工作中加入雙導師制度的工作思想,不斷地進行工作理念創新和政策完善。可通過搭建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方法建立雙導師體系,由于雙導師體系對企業實踐教學的要求較高,因此建立工學交替、實崗育人機制尤為重要,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雙導師制度的全面實施。
2.3 評估考核機制的建立
現代學徒制的考核機制同其他教學模式也存在一定區別,過去的教學模式多是實行結果考核,或者結果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這些考核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但關于學生對工作流程的熟知程度、對企業文化及行業發展的領悟能力等考核不到,為此應建立新的學習評價體系,以目標考核和學生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引進第三方評估機構,使評估考核機制更加完善,其結果更加具有說服力。
2.4 雙證書制度的建設
現代學徒制實行“雙證書”制度,即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除獲取相應的學歷證書以外,學院在教學中還應該引入職業技能鑒定標準,鼓勵學生多參加相應的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考核,努力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實現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的良好對接。為更好地建立雙證書制度,校企雙方具體應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企業設立學生實習崗位,為學生將自身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提供平臺;二是院校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三是院校應不拘一格降人才,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實踐技能的人才到校任教,壯大教師隊伍。
3 物流管理專業學徒制試行改革實踐
3.1 尋找合作企業
校企合作應建立在雙方互愿的基礎上,在決定正式合作前,高職院校和企業都應對合作對象進行必要的調研,企業分析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及師資力量等是否符合自身發展特點,高職院校分析企業的就業崗位、企業文化等是否符合畢業生需求,之后再謹慎確定合作意向。
3.2 確定學徒崗位與崗位等級
利用第三方服務機構,通過大量的調研分析,確定學徒的崗位及崗位等級,然后再結合《物流崗位能力標準》,確定物流管理專業崗位以及崗位的等級。
3.3 確定雙主體辦學機制
搭建第三方物流服務機構,使其與企業及學院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即“雙主體”辦學機制,如此學生的身份就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合作學院的學生,也是合作企業的準員工,校企雙方目標一致,有利于院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3.4 學生面試與企業說明會
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年,企業就安排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宣講,介紹企業的相關信息,包括企業文化、產品特點、崗位需求、未來發展規劃、晉升制度等,使學生對企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此外,學生們還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企業和學院都可以負責解答。然后在學生自愿報名并提交簡歷的原則下,對報名學生進行相關考核,最后公示入選名單。
3.5 組建學徒制班級,并簽訂培養協議
考核結束并通過考察后,遴選學生組建班級,每個學徒對應的崗位可能不同,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企業和學生簽訂“現代學徒制培養”協議,即委托培養協議,要求簽訂協議時學生家長、企業代表和學生本人都在場。該協議明確了學生的“準員工”身份,協議中必須將企業的企業文化、產品特點、崗位工作內容、未來發展規劃、晉升制度等進行明確的說明,同時明確企業和學生的責任和義務。
3.6 組建師資隊伍
“現代學徒制”師資團由企業、學校、第三方物流服務機構組成,企業師資團隊的組成部分包括三分之二崗位師傅和三分之一專職培訓師,前者負責指導和對接學徒的崗位認知、崗位技能、專業知識、職業素養等方面;后者負責培訓學徒的在企業的認知、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等。第三方服務機構的作用是顧問支持,全程支持現代學徒制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教學模式、培養模式、考核評價等。
3.7 校企共建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
綜合企業崗位標準和崗位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如圖4所示。
3.8 校內外教學環境支持系統建設
參考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學院和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優勢,各方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企業做好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平臺建設、教學環境建設、實踐環境建設、評價體系建設,院校做好培訓資源建設、培訓平臺建設、培訓環境建設、實踐環境建設、評價體系建設,如此不僅能為院校培養更好的優秀畢業生,也能夠為企業和社會貢獻出更多的實踐應用型人才。
■
3.9 質量監督與評估體系構建
構建院校、企業、第三方服務方共同參與以提升學徒制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評價模式,評估小組結合平臺提供的學習記錄、技能訓練結果、期中考核結果、期末考核結果,企業師傅提供學徒實踐報告,院校提供學徒課程報告,評估學徒培養過程和培養結果(如圖6)。
4 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建議
4.1 重視第三方服務機構重要作用
第三方服務機構擁有雄厚的技術支持和企業資源,通過利用第三方服務機構能夠有效避免和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教師隊伍問題、學院招生問題等,且在學院和企業之間存在矛盾時還能夠從中調停,促進校企之間的長遠合作。
4.2 營造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新環境
政府、學校以及其他部門要充分營造有利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整體環境氛圍,通過共同制定相關制度,形成法定文本,明確學校、企業、行業組織、學生的責任、權利、義務,共同促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政府建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學院應該緊貼企業需求,將企業職業能力要求搬到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中來。
4.3 建立良好的政策引導環境
政府部門搭建企業和院校連接的橋梁,鼓勵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引導典型高職院校先行試點現代學徒制,根據學院試行的經驗,進行總結并推廣。
4.4 引導校企合作內涵發展之路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必要途徑之一,各級政府與行業機構應給予高職院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加強企業接納學徒制員工的政策制度建設,加大對企業資金或者稅收減免政策,以校企合作為基本途徑,促進院校自主辦學、第三方機構參加質量監控與評價、政府政策與制度保障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德榮,馬紅偉.現代學徒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改革的啟示[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1(9).
[2]徐徐.英國現代學徒制和澳大利亞新學徒制比較[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7(6).
[3]王振洪.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新范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2(8).
[4]關晶,石偉平.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特征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1(31).
[5]張啟富.我國高職教育試行現代學徒制的理論與實踐——以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帶徒工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