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蘭
摘 要:當我們從舊知的鞏固中提煉出新知時,學生的興趣將會更濃,同時學生會有更大的興致去探索和研究未知的領域,而所謂的未知領域也是源于我們已經所學的知識而已,同時也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從這些學生所熟悉的例題中去挖掘更多的不同題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復習;主動性;有效性
復習一詞就字面來理解,我個人而言理解為反復溫習。同樣,談到復習方法大家也是眾說紛紜,大家熟知的是如果復習方法得當的話,將會給學生的學習成績達到一定的突破,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對那些似懂非懂的知識得到一個較為準確的認識和定位,甚至可以有較好的應用提升。因此,大家對復習的方法在課前就更加注重思考了,怎樣的復習方法才能夠讓課堂發揮最大的作用?怎樣的復習方法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去探索與實踐?怎樣的復習方法才能叫做高效復習?雖然大家各有所持,但我覺得還是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復習,從不同的目的去設置我們的課堂內容,下面就我個人而言從“不同目的和不同角度”談談自己在初中數學復習課時領悟出的一些想法。
一、不同目的中的復習課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那么,當我們教師在給自己的復習課進行定位時,就要明確自己的復習課是“溫故”還是“知新”。當我們確定本節課的目的為“溫故”,那么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應該注重夯實基礎,抓好“雙基”訓練。所謂 “雙基”就是指初中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兩項是學生進行數學運算和數學推理的基礎材料,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扎實抓好了“雙基”訓練,就將為學生形成自身的數學能力奠定了基礎。那么如何才可以實現基礎知識的復習呢?
(一)分析教材、回歸教材,根據教材要求,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主線,設計例題、層次推進,從題中反映基礎知識,由基礎知識引出例題。
(二)分析課堂、回歸學生,根據時間要求,以課堂中的習題為分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找到自信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三)系統歸納,提煉知識,根據復習課的特點,以創新的思路讓學生去分析、探討、總結、歸納知識,然后進行驗證,最后對知識點進行再次鞏固,這樣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就實現了重新定位和理解。主要操作模式以梳理章節知識結構來訓練學生。
1.弄清知識結構。通過讓學生有效地弄清知識結構,在這個過程便實現了學生自我的查漏補缺,這種獨立且自由的復習,會讓學生覺得輕松愉快,并且也讓學生明白了,復習課不是單純的知識應用和題海訓練,其中更重要的是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提煉,最后才能到達到應用自如。在這個環節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把時間交給學生前,我們一定要給學生明確復習的目的,知識概念的理解,定義的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在此期間,我們要時刻巡視學生,掌控學生動向,了解信息及時反饋。
2.知識應用,基礎練習。恰如其分的練習,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結論的掌握以及方法的運用與能力的提高。這樣的練習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使后進生達到合格水平。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時一定要橫縱聯系,既要體現知識點之間的共性也要讓學生明白其間的不同。通過練習,將會實現對知識的深入了解,結論的再次提煉。
3.舉一反三,知識拓展。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例題和習題,從這些學生所熟悉的例題中去挖掘更多的不同題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如果我們直接給學生出示教師所設計的題型,學生會覺得有些牽強,莫名的接受和思考。這樣也可以滿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同時也是滿足應考的一種手段。如果我們從尋求它解、改變已知形式、條件和結論互換、結論引申、章節串并去思考和認識,那么在引導學生對相關例題進行分析、歸類,總結解題規律時,就可以提高復習效率。在同一道題中,我們引導學生對題目中的信息進行可變性分析,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使學生從多方面感知數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不同角度中的復習課
復習課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講都是較為難把控的,如果課中沒有新穎的地方,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總是有些欠妥。那么我們怎么才可以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的推陳出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應該從學生和老師的角度去設計復習課,讓學生知道復習課的奧妙之處。
(一)從教師的角度設計復習課,那么我們要從落實各種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訓練出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首先讓學生明確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數學技能和提高數學能力的前提。初中數學里,我們已經給學生講解了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我們在對復習課中的題進行分析時,要著重對解題中所涉及的數學思想進行分析。
為大家所熟知的“轉化思想”,這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數與代數里,從無理數轉化為有理數、從高次轉化為一次、從多元轉化為一元等等;在幾何里,從不規則轉化為規則、從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等等。這些種種轉化,我們都要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
(二)從學生的角度去認識復習課,那么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復習課的作用去認識和掌握。作為學生要知道通過復習課我們要學習到什么,我們要掌握到什么去認識復習課。如果我們想要達到學生學以致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課前我們在設計課時要全面分析學生的能力情況和學習情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學習,去聽課。課中,我們要用概括性的語言告知學生哪些地方是需要學生掌握的。總之,要讓整個課堂體現學生的能動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