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現了較大發展,辦學規模和人才培養模式均取得較好的成績;然而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了不利的影響,積極推進英語教學改革,成為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此,本文論述了高職英語以職業導向為基礎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職英語 現狀 職業導向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111-02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不合理
教材內容不合理的問題,關鍵在于英語教學和專業教學之間缺乏足夠的聯系。一方面,教材內容較為陳舊,仍然以詞匯、語法、寫作以及閱讀等為主,和專業之間并沒有建立起緊密的結合;另一方面,教材內容的實踐性嚴重匱乏,脫離于專業教學方向,沒有為學生未來崗位提供服務。
(二)教學方法落后單一
教學方法落后單一是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當中:一是教學觀念落后,仍然將教師自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群體的重要性,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二是教學手段落后,不能夠立足于職業導向的基礎上來采取多種新穎教學法。
(三)考核方式缺少科學性
現階段,很多高等職業院校中的英語課程考核仍然以應試為主要的手段,將通過能力三級作為主要的評價參考標準,受到了英語語言知識傾向性的束縛,在考核過程當中忽視職業背景下的英語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考察,不僅無法凸顯出英語的職業實用性,而且還造成了學生的認知偏差。
二、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一)對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一方面不同于大學本科教育,另一方面又區別于專門的職業培訓教育;因而,高等職業院校中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有高等教育的屬性,達到同等的人才培養規格;而且還需要較好的體現出職業教育特色,盡可能滿足學生未來的職業需求。高職英語基于職業導向的教學改革最首要的就是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定位,不能夠將英語看作是一門獨立的語言課程,而是應在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更好的為其職業發展和就業而提供服務。
(二)對英語教材內容的完善
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參照資源,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對于教學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高職英語基于職業導向的教學改革需要對教材內容予以完善,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建設要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依據。一方面,教材內容的編制應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適當控制基礎知識和職業內容所占據的比例;另一方面,教材內容的設置應適合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滿足職業需求,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對教學模式方法的創新
創新教學模式方法,這是高職英語基于職業導向的教學改革中的核心環節。首先,要從根本上扭轉以往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正確的認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具有的主體地位,有意識的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其次,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堅持與時俱進、多樣化和因材施教的原則,重視對多媒體、微課等網絡技術的運用;再次,要善于運用情境教學法,如醫院導服、旅游酒店入住等,通過模擬行業情境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四)對考核評價機制的健全
以職業導向為基礎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另一重要策略就體現在健全考核評價機制的層面之上;“工學結合”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考核評價機制的設立一是要堅持以筆試閉卷考試為主的英語基礎知識考查法;二是要引入實踐情境考核法,在考場內創設真實的職業情景,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進行測驗,如面試、業務洽談等;三是要重視綜合評價,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增加學生自評和互評。
(五)對執教隊伍素質的增強
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是影響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職英語基于職業導向的教學改革在采取以上幾點策略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增強執教隊伍的素質。一方面,在選聘英語教師的過程當中,應重視對教師專業背景知識和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考察;另一方面,對在職教師要定期進行培訓,還要完善激勵機制。
三、結束語
高職教育在社會人才培養方面的地位作用越來越突出,英語作為人才必備的語言技能之一,其教學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高職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教材內容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和考核方式不科學等問題,這也決定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需要將職業導向作為基礎,將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作為核心,圍繞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完善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健全考核機制、強化隊伍建設等予以著手,以推動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瓊.淺談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
作者簡介:
何華權(1986-),男,四川宣漢人,講師,主要從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