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敏
摘 要:“微時代”各種微媒體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產生了深遠影響,加之大學生群體媒介素養的缺失,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是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課題,高校要以媒介素養教育為抓手,引導大學生正確地看待及使用微媒體信息,幫助大學生梳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同時借助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媒介素養教育更好第普及和發展。
關鍵詞:媒介素養; 微時代;思想政治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以微博、微信為典型代表的眾多微媒體已深深影響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微時代”已悄然來臨。大學生對微媒體的使用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碧嵘髮W生的媒介素養,使之能夠正確地使用新媒體,發揮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正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文章在分析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微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的基礎上,探討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抓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微時代的到來,各種微媒體的使用給大學生的生活造成了強烈的沖擊,通過改變他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法等沖擊著傳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而大學生群體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對信息的甄別判斷能力不足,對微媒體過度依賴會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人際交往以及思想觀念等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造成社會認知偏差,影響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媒介素養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
(一)媒介素養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課題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時的理解能力、選擇能力、判斷能力和使用信息的能力等。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能夠讓大學生更好地選擇、理解、運用和批判媒介信息,正確、建設性地使用大眾傳播媒介,使大學生真正從媒介中獲得益處,促進他們的健康、全面發展?!拔r代”信息傳播的便捷性和及時性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負面效應。筆者在對安徽省幾所高校大學生微媒體的使用現狀進行調查中發現,大學生使用微媒體存在批判能力較弱、娛樂休閑傾向明顯、使用技能較低、網絡道德和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這種媒介素養的缺失,會使大學生在面對微媒體信息的強烈沖擊時,失去自我控制力,對媒介過度依賴,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偏離人生重心,嚴重危害大學生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微媒體的影響,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也必然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關注點。如何在充分利用微媒體豐富資源的同時,有效地規范和引導校園中各種媒介影響力的發揮,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新課題,也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將媒介素養教育落到實處。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可以為媒介素養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媒介素養一次最初源于20世紀三十年代的英國,由英國學者李維斯和湯普森(1933)在《文化與環境: 培養批判的意識》中首次對媒介素養進行了闡述,其后在西方諸多國家推行。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媒介素養的發展已經開始普及,歐美及大洋洲的一些國家將媒介素養教育引入到大學的課程設置中,并結合本國的國情和現實需要,對媒介素養教育進行了一些本土化創新,使得媒介素養教育能夠得到實效性推廣。而我國引入媒介素養教育則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起步和發展都較為落后。雖有一些學者開始了對媒介素養的關注和研究,但大多也僅限于對國外理論、思想、方法等的介紹。
現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也都零星的設有媒介素養的教育內容,有些高校已經將媒介素養教育系統性地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但在媒介素養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獨立的課程之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則理所應當承擔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重任。首先,思想政治理論中所倡導的方法論,能夠引導大學生辯證地看問題,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參差不齊的媒介信息。其次,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中的實踐論有助于大學生培養正確使用媒介的能力。第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教育,可以對由傳播媒介帶給大學生的不良影響加以有效地約束和規范。
四、微時代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途徑
(一)重視課堂教學,加強理論探索
在高校的通識教育中,引入媒介素養課程體系,是最為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設置專門的章節介紹媒介素養,到逐步地將媒介素養的內容剝離出來,開設獨立、系統的課程,把它作為一門選修課供全校各個專業的同學學習。同時,還要加強相關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探索,使課堂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營造教育環境
高校的第二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通過文體活動、學科競賽、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育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高校要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第二課堂,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
目前我國高校除了一些傳媒類院校以外,大多沒有專門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師資。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要想向專業化、體系化發展,就必須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高??刹扇》謱哟巍⒎蛛A段培訓的方式,對于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將媒介素養納入到教學考核指標;同時也要重視其他專業教師媒介素養的培養,將媒介素養教育充分融入到各類學科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曹勇. 高校媒介素養課程開設現狀與對策[J].傳媒觀察,2015(4).
[2]聶竹明. 論媒介素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東南傳媒,2010(7).
[基金項目] 安徽中醫藥大學校級科研基金黨建與思政專項“微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研究”(2016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