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深入,現在的小學語文教育目標更加趨向于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況且,知識的本身即來源于生活,知識的運用也將回歸到生活中去。小學語文學科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所學知識多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就是指老師應教導小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通過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有效結合,加深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就針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思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語文課程與社會之間的聯系。這就更加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因此,小學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不僅要注重科學合理地運用生活化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要運用生活化教學思路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面,就針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法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觀察生活。學習課文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因此,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理解還不全面,甚至對于個別方面有較為偏差的認識。即使有的課文內容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小學生往往熟視無睹。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課程內容與生活經驗的有效結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會生活,通過生活中所顯現的語文知識以及語文現象來加深對語文課文內容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合理有效地翻閱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學習與理解來掌握語文課文內容。
二、教學情景應生活化
由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課堂上的語文課程較為枯燥,學生注意力下降,因此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運用身邊周圍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以豐富的生活為背景,學生會更加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教學情景生活化是至關重要的。
三、運用生活。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運用,而且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就是教導學生不但要學習語文基本的聽說讀寫等語言知識與技巧,還要學會將語文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即使是教材中較為枯燥的文章學習,教師也應盡量挖掘其與生活聯系的緊密點,加緊文章與生活的有效聯系,讓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語文知識。通過在課堂上運用生活知識來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
四、布置作業生活化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知識好壞的有效途徑,作業也是義務教育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學會將布置的作業生活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有效鞏固程度,而且還能加強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對小學生布置作業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要想使小學生樂于做作業,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將語文作業布置得更加生活化,以此讓小學生感覺到語文學習的知識就在身邊,并且與生活有緊密的聯系。讓學生更有效地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通過語文生活化的作業,不僅積累了語文知識,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生活經驗,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因此,教師長期堅持布置生活化的作業,就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實踐活動生活化
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生學習的目的。因此,加強實踐活動的生活化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在對語文課文進行講解時,還應以課外實踐為憑借,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讓學生親身感受社會。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積極引導學生對周邊人或事物的理解與思考,積極創造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領悟語文,以大自然的美妙情景來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創造學生課外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實踐與學習。還可通過開展語文學習小組等,讓有相同興趣的同學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生活中,語文知識隨處可見。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小學語文的教學生活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向。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能力的培養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對小學語文生活化的教學中應注意:觀察生活,學習課文;教學情境應生活化;運用生活,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布置作業應生活化以及實踐活動應生活化等因素,綜合考慮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合理運用語文教學的生活化,以此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