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摘要:在我國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營改增將會成為轉變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的主要手段,建筑企業必須根據營改增相關政策,改善自身納稅籌劃,才能有效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競爭力。而營改增實施后給建筑企業帶來了諸多問題,使得企業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無法抵扣,導致稅負增加。本文對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給建筑企業帶來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納稅籌劃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一、營改增后給建筑企業的納稅籌劃帶來的問題
(一)原材料供應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規范,無法抵扣導致稅負上升
營改增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后最主要的環節就是增值稅的抵扣,而要實現增值稅抵扣就必須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建筑企業最主要的抵扣內容就是原材料的進項稅額。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由于施工材料的采購非常廣泛,使用的材料種類非常的繁多,所以合作的供應商也有很多,從而就使得在采購材料時所開具的發票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企業獲得的發票出現無法抵扣的現象,成本上升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稅務負擔。
(二)為了實現成本費用抵扣,違反相關法律規定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給企業造成極大的稅務風險
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我國對于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懲罰更加嚴重,《稅收征管法》規定虛開增值稅發票以致少納稅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50萬元以上的分別處罰2萬元至20萬元及3年以下有期徒刑、5萬元至50萬元及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5萬元到50萬元及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對于建筑行業的一些企業來說,由于工人勞務費等一些成本費用無法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企業為了降低稅負就會找到一些所謂的“合作伙伴”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給企業造成極大的稅務風險,更有可能遭受刑事處罰。
(三)缺乏合同管理意識,導致稅負抵扣無法有效實現
在營改增實施后,很多建筑企業由于缺乏營改增的意識和對合同的重視不夠,從而在簽訂合同時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對于合同中有關增值稅發票和抵扣等相關內容也沒有進行明確規定,從而導致企業無法獲得有效的增值稅發票實現有效抵扣,尤其是房地產企業的“甲供材”現象會導致建筑企業抵扣嚴重不足,造成項目成本嚴重超標,企業稅負大幅度上升。
(四)資金壓力大,給資金正常周轉帶來不利影響
由于我國建筑行業存在一定的不規范,工程款支付比例低、進度慢,建設單位在每期驗工結算時,往往扣除10%-20%質量保證金、維修金、墊資款等,這些暫扣款往往要等到工程竣工決算后才能支付,所以建筑企業在納稅時只有自己先行墊資支付,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企業經營性現金流量支出增加,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還有可能導致資金無法正常周轉。
二、完善建筑企業的納稅籌劃的措施
(一)構建規范化的增值稅管理制度體系,完善納稅籌劃
由于營業稅中所涉及到的增值稅業務量少,所以建筑企業必須加強營改增的重視,建立完善的增值稅管理制度體系,并將增值稅發票開具、申報繳納、扣稅憑證、發票管理以及開具核算等內容納入該體系中,使得增值稅能夠得到規范化的管理,有效保障企業增值稅相關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企業需要設置專門的稅務崗位,并聘用專業的管理人才,并對其實施定期的增值稅管理要求和政策內容審核,保證其能夠充分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現中,提升企業納稅籌劃水平。
(二)強化危機意識,合理運用營改增相關政策降低企業稅負
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第二大產業,是營改增的重點對象,建筑企業需與國家財稅部門和地方稅務主管機關保持緊密的聯系,最快的獲取有關營改增的相關政策信息,同時企業需強化危機意識,明確營改增作為國家宏觀調控來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以此來改善企業的納稅籌劃。由于營改增前,建筑企業員工對增值稅相關知識的掌握非常少,所以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建筑企業必須加強企業全體員工對營改增相關內容的了解,對員工進行營改增試點有關政策、相關政策法規、稅務知識以及增值稅現有相關政策的培訓,從而使其具備相應的意識,同時企業必須根據新出臺的政策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使其能夠熟練的掌握增值稅有關操作,并有效的運動到實際操作中,不斷優化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科學、合理降低企業稅負,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比如,《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注明的合同開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建筑工程項目,一般納稅人由于前期可能未取得原材料等增值稅專用發票,無法進行抵扣,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以3%的增值稅征收率計征。一般納稅人以清包工方式以及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務,也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
(三)加強合同管理,為企業的增值稅相關業務提供法律保障
建筑企業合同包括勞務合同、工程項目合同、原材料訂購合同等,而這樣合同都將成為建筑企業納稅的重要依據,所以建筑企業必須加強合同管理,使得企業的權利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并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對合同管理與稅務之間關系的重視,合理規劃企業納稅途徑。在簽訂合同時必須明確付款程序,完善合同約定。對于合同內容,在實施營改增之后企業需要仔細的查閱,明確合同額中是否存在甲供材料的情況,保障原材料的質量,同時企業需要明確供應商是否能夠提供專用增值稅發票,從而有效避免增值稅進項稅額無法抵扣給企業增加稅負的情況。對于建筑企業的材料采購合同和分包合同,在簽訂合同時必須對對方承擔合法、有效、等額的增值稅發票做出明確規定,并要求對方提供有效的增值稅發票、購銷憑證和清款申請后再付款。
(四)構建供應商信息庫,挑選優質供應商
全面實施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進項稅額的抵扣將會成為影響企業稅負的關鍵點,所以企業必須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保證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有效抵扣,降低企業稅負。企業需要針對供應商建立專門的信息庫,對供應商和分包商的基本信息、稅務信息和相關證照資料明確記錄,詳細記錄納稅人的身份,明確其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以及其所享受的優惠政策,并詳細記錄供應商能否提供專用增值稅發票,從而加強與原材料供應商的合作,實現雙贏的局面,保障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能夠順利執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柳復興.“營改增”背景下我國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籌劃研究[D].長安大學,2015.
[2]蔡文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6.
[3]魏紅兵.營改增后建筑建筑企業的納稅籌劃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6,1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