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燕
摘要: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好習慣,聾校學生也不例外。作為聾校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好的習慣是長時間堅持的結果,普通學生都很難培養,聾校學生的特殊性更為教師的傳教增加了難度。因此,教師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讓學生養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文明禮儀氛圍的好習慣。
關鍵詞:聾校;文明禮儀;榜樣示范法
中國的教育歷來就重視學生傳統美德的培養。文明禮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校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講文明、懂禮貌代代傳誦。聾校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身體有所缺陷,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有缺陷。下面就談談我在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方面是如何做的。
一、打好基礎。形成氛圍
萬事開頭難,新學期的第一次禮儀課非常關鍵。所以每個學期的第一堂禮儀課,我都會很用心的備課,對學生的情況會做認真細致的分析,對課堂內容會多次打磨,力爭把課備好,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來上課。
新學期剛開始,我會對學生提出要求明確、具體、詳細的文明禮儀常規,讓他們上課前就有足夠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數。我非常重視首次文明禮儀訓練,讓學生一開始就打好基礎,對文明禮儀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既要讓學生懂得常規課程的重要性,又要讓學生明白“文明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和學生要和睦相處,用心用愛去交流。我經常還和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走上講臺,我在臺下扮演學生。我和別的學生禮貌地行了一個標準的45度鞠躬禮,并大聲說:“老師好!”臺上的小老師就說:“同學們好。”我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沒有了戒備心理,教室里氣氛非常活躍,有的主動要出來當小老師,學生的積極性高漲。我借此情境又讓聽力殘疾隊員分角色訓練,對每一組都進行評價,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還要加強,對于沒有站直、手來回動、聲音小的聽殘隊員,我就走到他身邊用手語鼓勵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邊指導、邊做示范給這名隊員看,直到他站直抬頭,聲音響亮,打出標準、到位的手語為止。規范的教育訓練在隊員們的腦海中留下了一個文明禮儀的烙印。
二、方法多樣,做活工作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以特殊兒童為主體的學校。兒童心理學中指出,只要能做活聽力殘疾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訓練工作,那么你的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幾種方法。
1.榜樣示范法
教師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做好榜樣。教育學生見到老師或客人要行45度鞠躬禮,我對自己也嚴格要求,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平時的每一堂課,我都始終堅持行45度鞠躬禮向學生問好。平時聽力殘疾隊員向我問好,我的禮儀會非常規范,每次我都點頭微笑或招手并向聽力殘疾隊員問好。在平時的上下學時間,同學們向我打招呼,我一定會面帶微笑地和他們打招呼或點頭示意。有學生主動幫忙時我會真誠地對他們說:“謝謝。”當我出錯或做錯事,有學生指出來時,我也敢于用手語向學生道歉,說:“對不起。”這種榜樣教育收效很好。我經常還讓榜樣教師得以延伸,我讓班上的班干部也注重榜樣形象,讓班干部在平時的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禮儀,做好榜樣,讓所有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2.制約訓練法
制約訓練法是指用行為規范、常規等手段去約束聽力殘疾學生,使其按正確的要求去做,逐步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記得剛開學的第一次升國旗儀式,王×同學的表現很糟糕,左右搖晃,還和周邊其他同學說話。回教室后,我首先對他進行思想教育,告訴他升國旗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不能交頭接耳,這樣是對國旗乃至祖國的不尊敬。隨后我還特意訓練了他的站姿,給他吃偏飯,單獨和他在國旗下訓練,給他演示行隊禮望著國旗,認真打手語。在我的制約和感召下,他之后的表現非常好。其他學生也一樣,在無形中接受了禮儀的養成教育,提高了講文明、懂禮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集體教育法
集體是聽力殘疾學生成長的溫床。于是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訓練中,我有意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比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把全體學生分成兩隊,有時候是男女各一隊,有時候是按座次從中間分開或前后分開,讓學生以小集體的形式進行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還可以從文明禮儀方面對小隊進行評比,讓學生講文明、懂禮貌,不給集體拉后腿,在此過程中學生會互相鼓勵、互相監督,提高每位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應該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他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所以,教師要持之以恒,不能間斷,一抓到底。
在平時的文明禮儀教育中,教學效果經常會出現反復,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以為學生的意志力和恒心不會那么強,經常會受到各種因素或其他條件的誘惑,一定會出現波動。這就要求教師要持之以恒,不能掉以輕心。時刻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由被動行為逐漸變成主動行為。
以上是我教學實踐的一點點心得,真誠地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健康快樂地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