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慧
摘要:《商務定量分析》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使用數據分析的方法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現實問題的能力,是一門集合數學、統計學、運籌學等知識的綜合專業基礎課程,學習難度較大。本文從“以學生為中心”的角度,從課程內容設計、課程教學手段與課程學習效果評價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教學改革;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3-000-01
《商務定量分析》是將《管理統計學》與《運籌學》兩門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內容按照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需要整合而成的課程,課程內容涵蓋描述統計、推斷統計、預測分析、規劃分析、決策分析等基本定量分析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發展,鍛煉學生深入研究問題的素養和撰寫分析報告的能力,為其今后在管理崗位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但是,《商務定量分析》通常在學生學習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等數學基礎理論課程后開設,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這就造成了部分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課程有一定的難度,以致于產生厭學態度,而同時學有余力的學生又希望深入學習,因此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活動使得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提倡“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創造知識”,由傳統的“課堂、教師、教材”向“學生、學習、學習過程”的轉變。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學習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教學效果。
基于以上兩點,在《商務定量分析》課程從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等三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以實用性為原則構建課程內容主體框架
《商務定量分析》課程教學目的在于從實用性角度培養學生從事管理類崗位的基本職業素養和能力,因此課程內容也主要圍繞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相關內容而展開,內容涉及面較廣,注重知識的應用,理論夠用即可。因此課程多與實際經營活動中的案例相結合,通過實景式學習背景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打破傳統的統計學、運籌學只注重理論忽視應用的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但是少部分學生也有繼續深造研究的需要,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程延伸知識的學習,完成下一步深造的知識儲備。
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學習體系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材料組織以及教學方法運用方面都應圍繞該目的展開。
1.明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學生的個體水平在每個知識模塊中設置基本目標、提升目標以及晉級目標等三個等級的教學目標,三個學習目標的學習難度是逐漸增加的。教師在學生開始學習每個模塊之前都會對該模塊的三級學習目標做出提示,以便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參照三級學習目標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和訓練,在模塊的總結和復習中有目的的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滿足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2.基于基礎理論應服務于知識的運用的原則設置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弱化傳統教學中對于統計學、運籌學中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而注重于數據分析方法的應用,相關理論做到夠用即可。與此同時,通過教師對知識的進一步梳理,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側重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各模塊的課后思考題和作業的設置既能夠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同時又能夠通過較為復雜的案例分析完成對基礎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鍛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環節對各模塊的知識體系做出詳盡的分解,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
3.豐富多樣的教學材料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
圍繞學生的興趣,從經濟、生產、質量、物流、人力資源、財務等多方面豐富教學材料,讓學生在閱讀教學材料的同時對企業經營管理有宏觀的認識,從學生個人的興趣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選擇他們所感興趣的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告別傳統教學中由一本教材貫穿整個課程的教學模式。這對教師的課程準備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4.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過程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則可以采用小組討論、辯論、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手段,在教師的組織下完成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就能夠完成的內容,而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將主要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其次,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教學目標、教學材料、教學內容設計可以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愿望,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必要支持手段。
5.重點強調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技能
當今社會,計算機已成為人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數據分析領域,計算機的作用更是重要。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如果能掌握一到兩種計算機分析軟件,將會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避免了讓學生進行長篇累牘的手工計算,取而代之的是常用的計算機軟件完成復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如Microsoft Excel、SPSS等軟件的學習都能夠起到讓學生開闊視野的作用。而且當今的學生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們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引下,通過教學材料的自學、網絡搜索、討論學習等手段初步掌握這些軟件的使用。
三、合理的學習效果評價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根據各個學習模塊的不同特點設定合理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一方面為學生自測學習效果提供了依據,另一方面為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組織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效果的及時反饋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可以采用學生自主測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多種渠道展開,通過學習過程中的反饋、案例討論報告、隨堂測試、學生自主學習匯報等多種手段實施,其目的都是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態,及時地糾正偏差。
教師們經常感嘆現在的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不一樣了,那是因為環境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化,因此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也要隨之而改變,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培養具備創新意識的現代人才,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在大學教育中任重而道遠,值得我們不斷地深入挖掘教育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