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貴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當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開展是推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方式,并可以切實豐富學生的學習提升,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遵循科學的策略與方法。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方法進行了簡單的研究分析,希望對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應用方式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更加可以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的方法。探究式教學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開展基于課堂知識的良好探究,從而掌握知識精髓、拓展知識內容,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延伸和擴散,達到更好的知識理解效果和舉一反三的知識發散效果。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前提是此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必須方法科學、流程合理。
一、創設問題情境,推動學生探索
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在課堂上基于課堂知識的講解,為學生創立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并推動學生對問題進行隨堂探究。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推動學生探究是探究式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的前提。一方面,所探究的問題應當和課堂知識相符合,即以課堂知識教學為基礎對知識進行適當引申,然后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保證所探究的問題是學生知識能力之內的,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良好的啟發性的。另一方面,所探究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與適當的趣味性,在探究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相關數學知識充分利用起來,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并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趣味、魅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動力。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計算的時候,由于知識講解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等,然后在學生掌握圖形面積計算的基本原理后,再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讓學生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式。通過這樣的教師引導和學生探索結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將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方式過渡到圓的面積計算中來,進而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深刻掌握和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式以及具體內涵,真正達到對圓的面積計算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圖形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并有效啟發學生對于“圓”這一圖形概念的深度理解。
二、注重師生交流,不斷啟發學生
在很多情況下,將對于某個數學問題的探究全部交給學生而教師不進行任何干涉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因為小學生的能力有限,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問題的探究存在較大的難度,并且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習較差的學生產生課堂反感,對于課堂教學的開展來說得不償失。因此,需要在推動學生進行數學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注重師生交流,不斷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探究行為。在確定具體的探究對象并進入探究環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探究狀況,適時地、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但務必要注意引導的“度”,以方向性引導為主,避免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答案,盡量通過引導幫助學生自己推導出、探究出、分析出正確的答案,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成就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加減乘除混合四則運算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列出一個較為復雜的包含四種運算方式在內的數學式子,讓學生進行探究式計算。在學生進行探究式計算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并給予學生犯錯的機會,在探究過程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啟發學生,首先應當計算式子的哪部分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之后,教師可以邀請某個完成計算的學生對其計算過程進行分享,然后由學生分析他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最后,教師總結學生的表現,并現場為學生演示科學的計算步驟,讓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錯誤在哪里,從而深刻掌握加減乘除混合四則運算的核心方法與計算步驟,產生對于此部分課堂知識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
三、進行有效總結,提升探究效果
探究式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即每個學生的探究方式、學習效果是不確定的,部分學生可能在探究過程中會出現“一頭霧水”的情況,此時,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環節結束后,必須進行規范化、科學性的知識總結,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結論,使探究式教學效果在總結中得到升華,真正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知識探索起到推動作用。在進行有效的知識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入手,將科學的探究過程回放一遍,讓學生看到知識結論是如何得到的,感受探究的科學路徑是什么樣的,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的結論。通過這樣的總結方式,學生不僅僅能夠將知識結論牢牢記在腦海中,更加能夠領會知識結論的得出方式,理解知識結論的內涵所在。
例如,在對某一道難度較高的應用題計算方法進行探究的時候,在探究結尾教師的總結中,教師應當根據題目的問題,結合題目給出的已知數據,一步步推導題目的計算方式,并最終計算出正確的答案。通過這樣的總結方式,教師要將全部的思考過程、探究過程走一遍,帶領學生感受從初次接觸這道題到真正解出這道題的全過程。通過這樣的總結方式,學生對于整個題目的思考方式、解題流程將會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進而在之后的其他題目的解題過程中,將這樣的方式活學活用,達到舉一反三的探究式學習效果。教師的總結,是探究式教學的升華,是對于探究對象的最終解釋,這一環節必不可少,并且需要高度重視,因為其可以將學生凌亂的探究行為有序化,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探究的精髓。
四、結束語
隨著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得到一線小學教學工作者的認可。相關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繼續有效應用探究式教學,不斷創新和挖掘探究式教學的應用策略,以探究式教學的有效開展著力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正玉.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王淑芳.小學數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68.
[3]許姍.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9:230.
[4]劉波.探究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6:57.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蒼坡小學
貴州 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