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云慶+牟介剛+周佩劍
【摘 要】 如何改善在校學生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創業創新能力,是當前高校改革與人才培養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面對新世紀的教育形式,提出有關創業能力培養模式以及實踐訓練教育教程,引入新型的考評模式,構建新的創業創新培養體系,更好地適應經濟的發展,完善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及創業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業創新能力 培養模式 課程改革
一、前言
我國創業創新教育的培養起步相對較晚,創業創新教育的引入是對現有教育體制的改革,是推動高等教育長足發展的時代使命。融合傳統教育方法,把教學、科研、創新、創業聯系在一起,建立多元化、深層次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創業創新教育體系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施是高校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對高質量、高素質學生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1]。
我國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主要是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而創業創新教育則有利于轉變舊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建立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創業型人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個人自身發展。同時,將創業創新教育引入高校教育體系,能夠有效緩解社會就業壓力[2]。
二、國內外有關創業教育的發展
創業教育始于美國,就美國高校而言,創業教育的主體是商學院。美國百森商學院1967年就在全球率先推出創業管理的研究生課程。在過去的20多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商學院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創業教育在美國已形成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創業教育及創業精神的倡導對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德國、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國都提出要把美國的經驗吸收到本國來,鼓勵大學畢業生創業。英國政府投資7000萬英鎊,在劍橋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之間建立起一種教育研究的合作伙伴關系。這項合作的目標是把美國的經驗吸收到英國來,鼓勵創業,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在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有目的地將創業教育滲透到普通教育中去。新西蘭在教學大綱中設置有勞動學習技能、社會交際技能、解決問題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等課程,并對學生所必備的工作能力、工作習慣、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公民品德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當前我國的創業教育還處在萌芽階段。盡管國家教育部對創業教育相當重視,教育部的有關領導也在積極倡導和推動,并于2004年4月,教育部正式發文確定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為創業教育試點院校,努力推動全國高等院校創業教育的開展。但總體看來,中國高等院校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還遠遠不夠,國內創業教育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研究可以說還處在起步階段。
三、培養方法
(一)創業創新課程的設置
培養創新性人才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檢驗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現階段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普遍不強。這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個人方面的問題如:興趣不足、合作精神缺乏、知識結構不合理和不重視實踐。教育機制的問題如:課程教學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這些因素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深圳是我國目前首個創新型試點城市,已經率先開創“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模式[3]。借鑒深圳的發展模式,將創業創新課程體系歸納為一個有機整體,按照一定的組織標準構建出適合新時代創業創新的課程結構,更好地培養創業創新人才。
1.在創業創新教育體系下,適當增加人文社科類的選修科目,以增強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提高自身修養,擺脫專業化知識對學生思維的束縛,增強學生的創新性。
2.進行不同學科的交叉授課,建立綜合化多學科立體交叉的課程體系,有利于學生在不同學科間尋找靈感,培養學生雙向思維能力,構建起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知識體系。
3.適應現代化的創業創新課程。很多地方高校創業創新課程內容缺乏與時俱進的變動,學生學習這種一成不變的課程時,無法學習到國內外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我們要學習國內外的先進教育理念,將國外的最新的創業創新課程引入國內,更好地為國內高校學生服務。
4.合理地設置創業創新課程。大多數的高校其學科就是課程體系的建立基礎,重點強調的是知識結構的優化,還有知識的縱深發展情況。缺乏實踐環節,無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產品的魅力。缺乏實踐鍛煉的學生無法將他們好的創業創新的點子產品化,因為他們缺乏動手能力,好的想法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并能產生創新成果才是真正好的想法。
5.加強對學生的動態管理,嚴格做到優勝劣汰。在創業創新教育過程中,對有能力承擔起創業創新的學生要給予強有力的支持。高校應該按學年對創業創新團隊的成員進行年終考評,達不到要求的學生應該堅決取消學校對其創業創新團隊的支持,將更好的資源留給有創新的學生[4]。
6.增加學生項目立項,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工作。在參與科研報告寫作的過程中,了解和把握科研報告的寫作方法和要求;在參閱文獻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豐富專業知識,完成知識的積累,提高專業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通過參與科研活動,能開闊眼界和思維,為獨立承擔科研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7.增加實驗項目,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通過增加科研實驗項目,加強創業創新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更新觀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構建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的實驗教學體系,切實提高本門課程的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獲取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
學生創新能力的不足源于我國所有學生從小到大都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中學習的,其個性以及創新意識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被扼殺,所有關于創新的東西都被教師拒之門外,只能看,不能做。為了能夠讓學生獲取感性和理性知識,增強他們的創新思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開發適合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資源,建立一個優秀的教育資源庫為學生提供所需的文件以及資料,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完整的創業創新教育數據庫可以包含案例庫、創業創新技能訓練課程以及名師的在線解答[5]。
2.創業創新教育的開展離不開實踐活動,只有深入到相關企業中參加企業的實踐與調研活動,深入了解現場相關技術及工藝流程,才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6]。
3.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傳統教育體系利用單一的期末考試的考核方式不能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學生可以通過在企業實踐鍛煉,引入企業導師對學生的考勤、工作表現以及成績進行綜合考評[7]。
4.教師具有良好的工程實踐能力來提升創業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創業創新課程,首要任務是培養任課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只有任課教師真正接觸產品,在工程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合理設置課程結構,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更好引導學生在實際的工程中尋求創業創新的課題,避免大而空的幻想,學生能夠真正結合實際,結合國民經濟建設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提供解決方法,從而強化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大學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科研人才的重任,探索其培養方法意義重大。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大學生教育應突出在科研能力及創業創新能力上的培養,從創業創新課程的設置,獲取感性和理性知識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新的培養方法,為大學生教育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田夏.高校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類型與構建[J].教育探索,2016(4):82-85.
[2]陳福喜.浙江省地方普通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現路徑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3]陳昊,明仲,肖志嬌.面向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2):140-143.
[4]張云香,王家軍,張居麗.我校創新、創業實驗班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數學,2013,29(6):4-7.
[5]陳鳳.基于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網站開發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才智,2014(18):151.
[6]郭志達,華菊翠.面向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地方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5(11):56-60.
[7]趙美玲.以創業創新為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改革探究[J].電子商務,2016(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