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陳豐丹
【摘 要】文章從介紹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入手,研究了軍事職業教育應堅持的原則,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構建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軍事 職業教育 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點,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是軍隊院校職業教育辦學特色的內在體現,構建科學合理的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有助于軍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課程體系構建的合理與否,直接決定著能力結構的合理性和實現程度。目前,軍校教育以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為主,其課程體系按照系統論的思想進行設計,整個課程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彼此承擔著不同的功能。按學科設置專業,以學科為主線設計課程體系,注重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寬廣的專業知識面,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都承擔著不同的任務,相互之間存在嚴密的邏輯聯系且職責分明,共同為學科中心的課程結構體系服務。
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按照職業崗位設置專業,以該崗位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為依據設置課程體系,強調職業能力的完整性和復合性,培養學員扎實的職業技能和專深的職業崗位技術理論知識。其課程體系是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進行設計的,由若干個符合職業崗位的課程模塊組成,注重知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而不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打破學科課程體系條塊分割的界限,把培養目標、專業發展方向和教學內容等融合到課程建設中去,具有跳躍性特征。
二、構建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堅持的原則
構建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需堅持以下幾點原則:
(一)以軍事需求為導向
軍事職業教育首先在軍事性。其課程設置要以軍事需求為導向,重在培養部隊急需的職業技能,提高官兵的職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針對不同的軍兵種、不同的人員類型、不同的崗位需求,需要設置相對應的課程體系,以滿足多種形式的軍事職業教育要求。在課程的選擇上,要貼近戰場、貼近實戰,能提高部隊戰斗打贏的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軍事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 強調以理論夠用為度, 理論知識做到少而精,嚴格按照崗位的需要去精選適合的專業理論知識。課程內容要強調實用性,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 而不是以學科體系為中心。同時,強調課程模式的實踐性,要求在職業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比重,使學員有充分的機會將專業知識與職業實踐結合起來,增強職業適應能力。
(三)專業課與文化課相融合
軍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踐性決定了課程體系的組成結構,必定以職業實踐類課程為主,其知識體系也以實踐知識為主。實踐知識的范圍既包括技能、要領,也包括理解技能的原理知識。而構建這些知識的載體就是各種專業課。文化課的基礎性地位已經毋庸置疑,它傳達給學員的是提高關鍵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理論知識,能夠起到促進專業課程知識、技能的遷移,提高學員技能創新的功能,因而,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需將專業課與文化課相融合。
三、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重理論與輕實踐
理論課和實踐課的關系及其安排順序的不同,體現了職業教育課程觀念的不同,重理論輕實踐,先理論后實踐的課程體系為傳統的學科中心課程。重視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先實踐后理論的課程體系為實踐導向課程。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一直都是理論為先、為重的學科中心課程。這種課程體系的弊端非常明顯,不利于學生實踐知識的接受,實踐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整合,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遷移,最終影響到了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應用和關鍵能力的養成。
(二)課程實施方法單一
傳統的教育方法,教員在教學中的作用被無限放大,教員成為教學的中心和主體,學員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做到對知識的內化。軍事職業教育中學員能力培養的特殊要求決定了知識特別是技術實踐知識的獲取應該是實踐導向的,應以崗位任職所需的知識、技能為主展開教學。為了更好地使學員感受任職過程的氛圍及職業能力的養成,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課程教學的情境性,并輔之以建構化的教學方法,而不應該依舊固守單一、還是刻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三)課程設置主體一元化
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基礎是崗位任職過程,課程應與部隊職業需求與生活密切相關,課程設置的主體就不應僅僅局限于院校。部隊是學員畢業后所學知識、技能發揮的載體,是軍事職業教育作用發揮的載體,課程的構建和設置需要部隊相關技能人員、專家的支持,他們對于實踐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教學以及二者的整合都有切身體驗,能夠科學設置課程類別的安排順序、所占比例、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情境的安排,為軍事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提供方法、理念的革新和知識、技能的補充,有助于構建實踐導向的課程體系。
四、構建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對策
軍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適應部隊崗位任職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在課程體系上必須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礎、職業教育特征與任職崗位需求相融合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一)明確目標導向,打牢知識基礎
軍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員的基本操作技能,符合部隊的崗位任職需要,其課程體系需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目標崗位要求的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崗位要求的能力為核心,同時能滿足學員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重視對學員基礎知識的培養。基礎知識由文化課程類、工具課程類、能力培養課程類、專業基礎課程類組成,供不同專業、不同學習基礎、不同發展要求的學員自主選擇。針對部隊相關崗位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著力于專業技術的訓練,培養學員的關鍵能力和轉崗能力,著力于學員的可持續發展,為學員將來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基礎。
(二)開發課程模塊,豐富授課內容
模塊是指把課程的學習內容劃分為教學單位,把教材的知識領域概括為主題和時間上趨于完善、自成一體、帶學分、可檢測、具有限定內容的教學單位。為了保證任何學習基礎的人都能找到適合的培養方案,應以專業技術訓練為主,以職業資格為導向設置課程結構,組織教學內容,著力于能力培養,逐步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開展整合模塊教學。按照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將課程設計成不同層次、難度遞進的學習模塊,保證職業教育各個階段學員學習的順暢銜接。同時,相關專業率先、逐步開發模塊化課程體系,提供滿足每個學員發展需要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
(三)適應崗位需求,強化技能訓練
軍事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要以職業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突出專業技能教學,既要考慮到學員崗位任職的適應性,又要考慮到專業的針對性。根據部隊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長、興趣確定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塊整合和模塊教學,同時進行技能達標模塊整合并進行強度訓練,使學員既掌握一類職業崗位共同的專業理論,又能在此基礎上,在相近職業崗位范圍內發生能力遷移,實現上崗不需要過渡期,轉崗亦不需要過多的再培訓。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上,軍事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所占課時必須達到總課時的 50%以上。
(四)樹立人本思想,提高綜合素質
人本思想是指以完善學員個體人格、提高學員個體素質為目標的課程體系。軍事職業教育不是培養單純的專業人,也不是培養單純的職業人,而是要培養社會人,著力于人的全面發展,教會學員學會知識,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發展。通過提高學員全面職業素質,完善其個人品格,使其成為技巧的人、智慧的人和道德的人。軍事職業教育培養的學員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技能,而且要具備健康的職業心理、自主創新的意識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因而其課程體系不僅有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也要包涵文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體素質教育等,以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
課程體系是軍事職業教育的核心,軍隊院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發揮專業優勢,以部隊需求為導向,構建科學合理的軍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王亞盛.德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及特征分析[J].借鑒與應用,2007 (35):71-80.
[2]張琨.淺析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07 (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