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方法:選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發心律失常的患者86例。分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使用胺碘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取得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5.3%,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6.7%,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效率差異顯著(P<0.05);在對比兩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次數、QRS波時限以及PR間期、QTc,觀察組均顯示明顯的優越性,數據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發室性心律失常,與常規藥物相對比,患者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效率,并且還可改善心律失常癥狀,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臨床治療
心力衰竭是臨床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誘發因素主要有冠心病、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等。一般情況下,患者會出現運動耐力下降、體液潴留、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臟擴大等情況[1]。從臨床實踐中了解到,心力衰竭患者并發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非常高。兩種疾病合并存在,會加速病情的發展,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且還會增加其經濟負擔。因此,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研究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發心律失常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心臟超聲、心電圖,并結合臨床表現均確診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診斷標準。分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患者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為(58.6±7.2)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為(5.3±1.8)年。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47-81歲,平均年齡為(57.6±7.1)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為(6.1±1.3)年。就診時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悸、呼吸異常、頭暈以及急性水腫等癥狀。對照組一般性資料與觀察組并無實質性差異,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給予患者吸氧,控制鹽的攝入量,口服洋地黃藥物,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降低血壓,并注意加強鉀鎂元素的補充。觀察組使用胺碘酮(山東省平原制藥廠,國藥準字H37021456)治療。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將150-300mg的胺碘酮加入到20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推注。此用量應在15min用完。隨后就可每分鐘靜脈滴注1.0-1.5mg的胺碘酮。在此期間需對患者病情進行監測。如患者病情有所好轉,就可將胺碘酮用量調整至0.5-0.75mg/min。隨著患者病情逐漸好轉,直至偶爾出現室性前期收縮,就可逐漸停止靜脈給藥。
1.3 療效判定
顯效:經有效治療后,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減少已經超過90%,或者消失,各項臨床表現均已全部消失;有效:經有效治療后,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減少超過50%,但不足90%,各項臨床表現相對治療前已明顯改善或緩解;無效:治療結束后,各項臨床表現相對治療前相比并無明顯的變化,室性期前收縮減少不到50%。
1.4 統計學方法
處理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采用t檢驗對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采用x2檢驗對2組患者的相關性指標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5.3%,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76.7%,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效率差異顯著(P<0.05),即觀察組治療顯效28例,有效13例,無效2例,對照組治療顯效15例,有效18例,無效10例。
2.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對比
在對比兩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次數、QRS波時限以及PR間期、QTc,觀察組均顯示明顯的優越性,數據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根據臨床資料就可了解到,室性心律失常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比較常見。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存在心室重構與心肌缺血情況,由此引發室性心律失常的情況[2]。關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產生機制,主要是心肌受損引發結構和功能變化。臨床研究發現,引發該種病癥的基礎是心肌重構。心肌重構會引起細胞連接異常,升高心肌自律性,增多異位起搏點,加大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冠心病患者由于存在缺氧、缺血的情況,在影響細胞膜上離子泵功能的同時,缺氧、缺血癥狀會引發局部代謝性酸中毒,導致心肌細胞的離子主動轉運和離子交接跨膜擴散,改變異位潛在的起搏點心肌細胞,加快心肌細胞舒張期的解除速度,增加其自律性的同時,還會利用心肌細胞膜電位來改變影響心肌細胞膜的興奮性與傳導性[3]。隨著心肌細胞的興奮性持續性增強,不應期就會顯著縮短,且此時就會出現傳導障礙的現象,導致出現折返激動,誘發心律失常。在了解患者并發原因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發室性心律失常,與常規藥物相對比,患者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效率,并且還可改善心律失常癥狀,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小靜,侯俊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2):162-163.
[2]黃雨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 24(7):3864-3865.
[3]崔新鵬.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7(7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