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艷娜+李興霞
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素質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既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更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本文討論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并加以實踐。
關鍵詞: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途徑
1 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性
在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職教育不再僅僅是實用主義教育。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職業能力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需要。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已將綜合素質作為遴選人才的主要依據,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自身修養、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較高的團隊合作意識等是企業最為看重的。在這些綜合素質的影響下,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最大限度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為企業創造價值。
但是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企業對剛入職的學生較為滿意,認為其專業技能基本能勝任崗位要求;但隨后發現高職畢業生在溝通協調能力、知識遷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職業道德素質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畢業生也感到,初入企業時自己在操作技能上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溝通協調和知識遷移能力較弱,職業變遷的適應性較差,個人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是片面強調了學生專業性的教育,輕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因此,對于高職院校及其學生來講,提高綜合素質勢在必行,是學生將來職業生涯的需要,也是企業和社會的需要。
2 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及原因
雖然大多企業都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選用人才的重要標準,但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普遍不高,尚難達到企業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思想道德素質方面
高職院校學生的主流道德修養是積極向上的,但有些學生在道德價值觀和人生觀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奉獻少索取多,個人主義思想較重,紀律觀念較差,存在打架斗毆、抽煙喝酒、損壞公物等違法違紀的現象。誠信缺失,形形色色的考試作弊(抄紙條、替考、網絡作弊)現象時有發生。
2.身體心理素質方面
目前在校高職學生都是90后,心智正處于從不成熟或不夠成熟向成熟或比較成熟轉化的階段,容易受不良觀念的誤導,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事情缺乏獨立思考和決斷的能力,懼怕困難,在挫折面前容易產生自卑感,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應對。同時,現在的學生體育鍛煉少,身體素質普遍較差。
3.科學文化素質方面
文化課基礎較差是高職院校學生的普遍狀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習態度,有些學生存在厭學的情緒,再加上基礎較差,專業課很難提高。另外學生的文學修養普遍不高,學生對一些地攤文學興致濃厚,對經典文學知之甚少,這就導致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較弱,有些學生不知道應用文的格式,畢業論文也是錯誤百出,文不達意,甚至審題都有問題。
4.職業技能素質方面
由于部分學生不能吃苦耐勞,拈輕怕重,不愿意去企業參加頂崗實習,導致實踐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不高。
3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途徑
1.以社團建設為抓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近年來,輕化工程系依托系內食品營養與檢測、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空中乘務,國際郵輪乘務管理以及服裝與服飾設計等專業優勢,組織成立了一系列的學生社團。各類社團活動是學生在課堂以外強化專業知識及相關技能的有效途徑。這些社團有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創業創新素質的《烘焙小屋》《食品安全小衛士》《鏈上分析》《手繪社》,也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化妝室》《禮儀社》,每個社團都制定有周計劃、月計劃和學期計劃,社團的管理和活動的組織都有學生自己負責,以“烘焙小屋”社團為例,從活動的計劃、組織,原料的購買,活動的開展,產品的銷售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整個過程使學生的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等得到很好的鍛煉,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此外,學院還成立有“籃球社”“吉他社”“志愿者協會”等社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營造豐富、活躍且健康的校園氛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通過這些寓教于樂、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培養健全的人格。只有知識面寬、綜合素質水平高的學生,才能更好的發揮專業技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個人價值。
2.以教學改革為引領,為培養途徑提供保障
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深化教學改革。輕化工程系的具體做法是: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身心、思想道德、專業技能以及創新素質。以職業所需的能力為主線,讓學生懂得專業領域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職業生活的基本規范、行業禮儀等,同時要注意專業素質的培養,增加職業生涯規劃課時和企業專家講座的次數,使學生未踏出校門就懂得了企業文化和專業領域。四級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既符合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原則,又使學生慢慢的接受了企業和企業文化。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的提高。
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課程門類,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則確立課程體系,依據職業成長的邏輯規律排列課程序列,遵循行動導向原則實施教學,從而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雙證書”制度是職業院校一貫的體制,在課程體系中加入職業資格的標準,力爭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在內涵上一致,同時,要處理好專業寬度的問題,既要增強專業適應性,更不能忽略專業的“精、專、深”,合理安排課程體系,來增加畢業生的競爭力。
“音樂欣賞”“乒乓球入門”“書法鑒賞”“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形體訓練與舞蹈欣賞”等課程的設置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通過心靈的塑造來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3.以學生活動為依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建立“學生科—班主任—班委”三個層次的活動組織體系。學生科針對高職學生的特征,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三下鄉服務”“敬老院志愿者活動”“文化藝術節活動”“健美操比賽”“廣場舞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并將學生綜合素質訓練工作實現了制度化、常態化,月月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
輕化工程系選派文化素質好、業務水平精的專業教師補充到班主任的隊伍中,利用專業教師作為任課教師,平常與學生接觸多,易溝通的優勢,以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熏陶學生。同時班主任也經常開展班級活動,例如演講比賽、辯論賽、讀書比賽等來提高學生的修養,為他們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班委除了配合學生科和班主任的工作外,還自行組織一系列活動,如海邊撿垃圾的環保活動、海邊篝火晚會、海邊燒烤夜等,來增加同學們的凝聚力。
通過這三個層次活動的培養,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了,也全面提高了綜合素質。
4.以校企合作為契機,提高職業素質水平
目前輕化工程系與煙臺喜旺食品、煙臺藍白食品、煙臺張裕酒業、魯銀藥業、煙臺萬華、煙臺氨綸、漢高樂泰等幾十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開展訂單培養模式。通過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內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實踐活動。通過校內教學環境中融入的行業文化,教學過程中滲透企業文化,讓學生接受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的熏陶,實現產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校企互融互通共育高技能人才,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拓展學生的技術與技能,提高對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程度,使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培養更貼近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所需人才,最終實現個人、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5.以大學生創業中心為平臺,提高創業創新能力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興職業、邊緣職業悄然興起。學生的擇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在教學內容上建立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創業教育體系。通過開設演講與口才、市場營銷、創業項目選擇與風險評估等課程和訓練,使學生確立就業就是不斷尋業,主動創業的動態過程的新觀念,自覺提升自身創業素質。
其次要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以大學生創業中心為平臺,學校給予寬松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自主創業,同時創業家、企業家等成功人士為學生舉辦創業主題講座,來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綜上所述,把綜合素質教育融入教學和學生活動的每個細節,探索并推行創業創新教育,是高職院校實施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4 高職學生素質培養平臺的應用效果及推廣
(一)學生素質顯著提高
近年來,學生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航空服務專業的張培藝同學被廈門航空公司錄取。通過對合作企業的調查,企業對學生的評價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就業穩定率也得到大大提高。
(二)社會美譽度不斷提升
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明顯提高,學院和系也多次被評為“煙臺市先進單位”和“先進系部”。
(三)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本成果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具有普遍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孫瑜玲.關于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幾點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7)
[2]陳思義.對高職技能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思考[J].裝備制造技術,2014(6)
[3]李新娥.五年制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及對策探析[J].職業教育,2014(11)
[4]王輝艷.“以人為本"思想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