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摘 要:高校黨校是培養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青年學子的重要陣地。高校黨校在多年不斷的改革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受到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大量新文化思潮的沖擊,我國高校黨校教育面臨著新一輪的困難和挑戰。本文將從分析當前高校黨校教育存在的難點入手,進一步探究提高高校黨校教育效果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黨校教育;難點;原因;創新模式
1 當前高校黨校教育存在的難點及原因分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全面鋪開,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一些新思潮、新文化的沖擊,我國高校黨校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雖然,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高校黨校教育在最近幾年出現了質的飛躍,為黨員和積極分子定期進行培訓,黨的方針和政策也基本得到了落實,然而,在大量新思潮涌入的新時期,我國高校黨校教育仍背負著重大壓力,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和難點。
(一)高校黨校教育對象群體變得復雜化
第一,高校黨校培訓的群體人數眾多,且文化水平高低不一。隨著我國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大學生要求入黨的人數發生了迅猛的增長。并且高校黨校的培訓對象包括了領導干部、黨支部書記、黨員、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特別是針對新生入黨啟蒙培訓和入黨積極分子的黨課教育,這些學生已經占據了高校學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高校黨校教育對象群體的文化水平層次不一,對黨的認識和忠誠度也不一,應該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第二,教育群體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趨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全面鋪開,面對多極化的政治環境、利益多樣化的經濟社會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圍,人們的價值觀念漸漸地發生著變化。高校教育者追求著更高的經濟收入和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而現在高校學生基本上都是屬于“90后”,大量的新文化思潮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加上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使得大學生缺少了學習政治理論的興趣,辨別是非的能力也相對較差,容易發生一些偏激的行為。
第三,一部分的入黨群體表現出言行不一。如前所述,入黨群體的人數眾多,思想覺悟和價值觀念水平高低不一,導致一部分入黨群體表現出言行不一的形成,是高校黨校教育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雖然,那些入黨積極分子也會填寫入黨申請書,參與黨校的培訓課程,也會按時上交思想匯報,同時也非常明確自己為什么入黨。可是,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卻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在言行上表現不一。
2 高校黨校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建設水平
第一,培訓內容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效果未如理想。黨的方針、綱領、路線和政策固然重要,一些理論知識是說得通,但是投放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時,卻變成行不通。例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服務宗旨,黨校理論教學要求學生需做到無私奉獻,可是,媒體報道社會上一些腐敗的現象則讓學生產生了講道義就會吃虧的想法。對于一些還沒有形成穩定三觀的大學生而言,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對黨校的教育內容產生疑惑,甚至會形成“學歸學、做歸做”的錯誤觀念,高校黨校的教育效果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第二,培訓方式過于單一,課程設置相對落后。授課內容長期不變,教育方式落后單一,未能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是當前高校黨校教育需要急切解決的重要難點。一些高校的黨校課程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單向式的講授方式,授課內容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且多年不變,許多教育內容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或者是學生已經通過網絡和書籍早已了解過。培訓方式過于單一,課程設置相對落后,授課內容長期不變,想要在短短的黨校課程上培養一批批高素質且意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者的教育目標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3 高校黨校教育的創新模式探究
(一)進一步完善高校黨校教育培訓體系的制度建設
第一,建立和健全高校黨組織的建設體制。高校黨校教育應該實現分工合作、協調工作和落實責任的管理制度,細化每一工作環節,確保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黨校教育這項工作。高校領導應該重視黨校教育的重要性,組織黨校的管理工作團隊,明確外部聯絡、內部教育和資源管理等黨校教育的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并且做好監督,進一步完善高校黨組織的建設體制,確保高校黨校教育進入新的里程碑。
第二,建立和健全學習需求調查體制。高校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和教師的角度,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就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評估等內容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制定學習需求調查方案,向學生和黨校工作職能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接著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評估,從而形成最終的培訓計劃。這個學習需求調查方案需要定期開展,這樣才能及時把握黨校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而開展有針對性且高效率的高校黨校教育課程。
第三,建立和健全學習過程管理體制。針對高校黨校培訓的整個過程,學校必須及時對學員的出勤情況、教學滿意度、培訓計劃的落實進度等內容進行全面的追蹤管理,堅持以實際的數據為基礎,逐步修正黨校課程設置的教學內容,改進課堂教學的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符合黨組織發展方針和學生實際需求的黨知識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高校黨校教育的教學效果。
(二)高校黨校教育的創新模式的實踐策略
第一,實現“一把手”的教育工程。完善和實現上述培訓體系的制度建設,必須堅持高校黨校“一把手”的教育工程。何為“一把手”教育工程呢?就是通過黨委書記自上而下的直接灌輸、嚴格落實和積極動員,從而在高校內快速地建設和健全全新的高校黨校教育的管理制度。這種實踐策略,既能讓基層人員看到高層領導對黨校教育的重視程度,還能減少部門間一些不必要的摩擦,能全面激發黨校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進一步增強高校黨校教育的工作效率。
第二,豐富高校黨校的教學內容。改變當前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缺乏與實踐相結合的難題,高校黨校教育就必須要豐富其教學內容,堅持把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把國際情況、國家情況和學校情況相結合,把傳統文化與黨員信仰教育相結合,積極開展除課堂教育以外的實踐教學。如參觀歷史博物館、革命圣地、名人殿堂等,或者邀請一些黨員先進分子到校對學員進行教育。局限于理論知識的黨校課堂教育已經不再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只有不斷創新和豐富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產生對黨的敬仰。
第三,創新高校黨校的教學方式。為了更好地發揮黨校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全面提高高校黨校的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方式是必由之路。改變傳統的單一講授的授課方式,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議題辯論、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教學環節,讓學員能更加深刻地掌握黨的理論知識。另外,在課外實踐中,可以組織學員進行一些社會調研、掛職鍛煉等活動,讓學員在實踐中加深對黨知識的認識,從而內化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本領。
在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黨校面臨著培訓群體變得復雜化和自身建設水平有待提高的難點,而擊破這些困難,提高教學效果,高校黨校就必須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教育培訓體系的制度建設,從思想上、教學內容上和教學方式上,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培養一批又一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黨員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璐. 高校黨校課程體系的多維度改革與創新——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7:171-172.
[2]羅敏. 對高校黨校工作創新的思考[J]. 亞太教育,2015,23:240+239.
[3]巨雅嬋. 高校黨校教育模式現狀調查及改革創新探索[J]. 經營管理者,2015,20:378-379.
[4]李維. 高校黨校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成都大學為例[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8:128-129.
[5]趙志陽,王帥. 新時期高校黨校教育的難點、原因及對策分析[J]. 學理論,2013,11: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