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芳
摘要: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國家發展角度分析,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必須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經濟的發展,是人們有目共睹的,與其相對的,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也在馬不停蹄的進行著,群眾舞蹈就是一種新的精神文明形式,人們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在發展和普及群眾舞蹈的過程中,舞蹈創編是最為關鍵的,本文以新時期群眾舞蹈為視角,對其創編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研究。
關鍵詞:群眾舞蹈 創編 新時期
群眾舞蹈創編具有自己的特點,它必須要遵從時代性、藝術性、普及性這三個基本特點和原則,同時還需要適當的創新和改革,這樣才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不斷增長的需求。從目前我國群眾舞蹈的發展情況來看,普及度可以保障,但是在形式與內涵上還缺乏創新,根據文化發展特色,以及人民群眾的審美取向,合理的開展群眾舞蹈創編,已經顯得越發重要。
一、把握好群眾舞蹈創編的特性
優秀的群眾舞蹈作品,離不開優秀的創作和編排,在當代社會注意文化背景下,群眾舞蹈具有時代性、群眾性以及藝術性三個突出特點。
(一)時代性
時代性,任何舞蹈藝術的創作都與一定的時代背景有關,群眾舞蹈來自于廣大民眾,因此必須要與時代主流競爭相適應,與時代脈搏緊緊相連,同時符合時代經濟發展步伐。這樣才能夠真正表達出人民群眾的內心與情感,也正是因為如此,群眾舞蹈深受群眾喜愛。
(二)藝術性
在進行群眾舞蹈編排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雖然是非職業舞蹈類型,但是依舊屬于藝術范疇,這種藝術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更加深入人們的生活。這樣才能夠將基層群眾的喜怒哀樂與樸實無華更好的展現出來。藝術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群眾舞蹈既要做到保護舞蹈的群眾性與基層行,又要做到藝術的提煉性與高于生活粗俗形式的目的。
(三)群眾性
群眾性是群眾舞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群眾舞蹈藝術不斷發展的關鍵。群眾舞蹈創編要從群眾的獨特視角對舞蹈進行創編,并且能夠將生活的形態特點通過舞蹈形式展現出來,要強調群眾舞蹈的群眾基礎,群眾性是群眾舞蹈的生命力。
總之,在進行舞蹈創編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上三項原則與特點,這樣才能夠真正達到推動群眾舞蹈發展與創新的目的。
二、群眾舞蹈表現內容和范圍上的新突破
群眾舞蹈在創新與編排上,往往會受到社會環境與條件的制約,傳統群眾舞蹈在表現內容、范圍方面比較狹窄,但是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群眾舞蹈編排與表現在很大范圍上有了突破,群眾舞蹈創新與編排也需要根據時代的變遷,要有所轉變,從思想上不斷突破,積極迎合時代發展,從而豐富舞蹈表演元素,實現舞蹈表現力的最大化突破。
(一)融合企業精神及文化建設
在群眾舞蹈創編輯中,應該結合民族文化與精神文明建等內容,積極與建立一套有效的創編策略,以企業發展為內容,發展行業特色的舞蹈內容,從而體現出具有群眾性的舞蹈內涵,進而增加舞蹈帶來的凝聚力與號召力。
(二)在群眾舞蹈創編中加入新元素
在群眾舞蹈創編過程中,需要有新元素的加入,針對這些元素下面主要分析幾方面:
1.現代科技元素
群眾舞蹈應該具有新時期的活力與朝氣,也要有現代氣息,所以重視現代科技元素的融入十分必要,在具體現代化元素融入過程中,需要積極進行探索,讓人們能夠接受舞蹈的風格,例如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舞蹈的編排,遇到較好的群眾舞蹈內容也要積極進行融入,使舞蹈編排變得更加多元化,符合現代科技下的舞蹈編排創新。
2.傳統舞蹈元素
在新時期,需要不斷融入傳統舞蹈元素,從傳統舞蹈元素方面看,一直都是舞蹈編排過程中的主體內容,傳統舞蹈元素融入到了民俗、民風與民間民謠等信息,編排過程容易產生元素的共鳴,激發舞者的活躍性,在實際發展傳統舞蹈過程中,要積極進行宣傳,提高社會意識下舞蹈的魅力,更要與民族發展為根本,積極進行傳統舞蹈素材的提取,從而提高其受眾性,讓群眾能夠廣泛并積極的進行參與。
(三)將舞蹈創編多元多層次結合于社區、社會文化建設中
如今社區文化不斷豐富,群眾舞蹈在社區發展文化建設過程中比不可少,所以要給予重視,明確社會發展過程中社區文化的內涵,在舞蹈功能與編排過程中需要從單純的藝術表演入手,隨后以健身娛樂為主,通過這種方式的運行,提高交流效率,通過這種多形態的舞蹈創編提高社會的廣泛關注,在具體實際中,要考慮多元素發展,例如,健身舞蹈,廣場舞等等,這種舞蹈的參與性高,有利于提高娛樂性,也提高了人們的社交能力,對于建設和諧社會有著必要作用。在此方面,節目的編創過程中要更加專業,也要更加豐富,這樣才能提高其藝術的有效性與作品的提煉性。
三、結語
本文對群眾舞蹈的特點,以及創編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文本的分析能夠為相關的舞蹈創編人員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推動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霞.淺論如何發展社區群眾舞蹈[J].大舞臺,2012,(02).
[2]魏利東.群眾舞蹈藝術的廣泛性[J].戲劇之家,2011,(03).
[3]楊承軍.淺論群眾舞蹈的特征與作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07).
(作者單位: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政府水南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