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摘要】德育是當前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現狀,著重分析了德育中優秀傳統文化缺失的原因,并從傳統文化中挖掘了一些德育資源,進而總結了其對德育教育的影響,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德育;傳統文化;影響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留下了璀璨豐富的傳統文化,近期人民網的一篇文章《獎孝金引發德育思考》刊載了蘇州一家護理院的“獎孝金”制度引爭議的消息,中國自古重孝道,反對者認為用金錢換孝心,治標不治本。贊成者認為能夠激發道德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在我國教育體系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結合傳統文化和高職院校,探討傳統文化對德育的影響。
一、高職院校中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文化戰略,加強德育教育,弘揚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德育教育方面,多年的改革下來,多數學校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這些成效的背后卻隱含著優秀傳統文化的缺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僅是高職學生,德育工作者同樣了解不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很多只是知道一些思想家的名字,停留在比較膚淺的程度。有學者在這方面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以上的高職學生未讀過《史記》《孫子兵法》等古代作品,教師在德育課堂上也未要求進行閱讀,對傳統文化的講解也比較少。
其次,理想、道德方面滑坡。高職學生的成分比較復雜,有經過統招進入的中職生,有普通高中畢業生,還有成人教育學員。成人教育學院暫且不論,高職學生的其他成分在傳統的觀念當中實質上是比較弱的,容易產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同時隨著年齡增加個體意識增強,功利性較強,追求實惠,而忽視奉獻,享樂主義盛行,總體上呈現一種復雜的心理狀態,這導致了理想、道德方面的滑坡。
第三,網絡的影響。青年學生,是我國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群體,網絡的開放性使得網絡上的信息是十分駁雜的,正面的信息將對學生的行為標準,價值理念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那些文化垃圾,就可能帶偏學生思想,使其走上思想的歧路。
二、傳統文化與高職德育的關聯作用分析
1、傳統文化中的資源
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導向作用,其豐富的道德內涵均能夠作為德育教育的資源,用于個人修養、行為品格等方面的塑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愛國情懷。“忠孝難兩全”,忠是除孝外我國古代基本道德,體現著愛國主義的核心,典籍《忠經》對“忠”的道德內涵做出了詳細的記載。我國的憲法之中也體現著“忠于祖國”的理念。德育教育當中愛國主義始終是重點內容之一,因而傳統文化中的愛國情懷可以作為高職德育的素材。
其次,理想素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是自強、自立,把中華民族的人生態度集中體現出來,儒家學派崇尚入世,《論語》等典籍中就有很多立志名句,一些古代名人如司馬遷等,歷經磨難最終完成了傳世名篇。這些自強、自立的理想素質值得當前高職學生學習,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大變革的關鍵時期,更需要高職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實現理想。
第三,個人品格方面,自古崇尚誠實守信,“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優秀傳統美德之一,誠信是基本的人格力量,立身之本。當前社會上有著很多失信行為,因此,必須將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當中,只有讓學生個人具備高尚誠信品德,才能在和諧社會的構建當中出一把力,增強軟實力。
第四,孝親。孝在我國是一切仁義道德的根本,每個人必須要重視,很多歷史典故,歷史故事當中忠排第一,孝排第二。當前很多人對父母對恩人缺乏孝敬之心,很少感恩。因而就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培養學生感恩意識,有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
第五,道德修養。禮義,在傳統文化當中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修養,中國素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是社會人的重要行為規范,而義“舍身取義”則是十分重要價值觀念,就是通過禮儀來形成道德約束,調節各種關系。法律雖說可以強制性地約束行為規范,關鍵還是要靠道德。因而高職德育教育中就需要融入禮和義,吸取其中的營養,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第六,和諧。仁是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仁愛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愛人者人恒愛之,強調人與人的和諧關系。墨家“兼愛”同樣如此,而道家的“天人合一”則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要和諧。和諧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高職德育教育同樣需要引入“和諧”。
此外還有許多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在此不便一一列舉。
2、傳統文化對德育的作用
結合上文分析,高職德育中,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來豐富教育內容,因而二者具備緊密的關聯度,關系密切。高職德育可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反過來傳統文化同樣能夠促進高職德育教育的改進。
首先,德育教育的內容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來進行豐富。從上文可知傳統文化中擁有豐富的德育資源。中國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說屬于倫理文化,也就是“崇德”,上文列舉的內容可以在德育教育中用作養成精神力量和做人做事導向之用。
其次,拓展了德育方法。從高職學生特點出發,德育工作已經不適合采用傳統的方法,比如思想政治課堂上,一味的“我講你聽”,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本身這種德育課程在高職教育體系當中容易被邊緣化,如果不創新教法和教學模式很難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傳統文化具有隱性教育的屬性,學生可以在歷史文化當中吸取知識,樹立價值觀,通過挖掘歷史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德育效果。同時還能同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合。比如說情景教學法,學生利用歷史名人故事,歷史事件等自編自導自演歷史情景劇,通過表演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價值觀念等等,親身經歷要好過單純的聽講。
第三,傳統文化是德育的載體,也就是德育工作者應當把傳統文化充分利用起來,并將德育滲透到傳統文化中。把德育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吸取精華,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和個人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
第四,傳統文化能夠為德育效果的提升做出貢獻。從近些年高職德育現狀來看,成效良好,但是相比高等院校,差距卻相對較大,主要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決定了德育工作容易邊緣化,當然關鍵還是解決理念問題。在此基礎上可以利用傳統文化,使學生吸收其中的凈化,提升自我,發展生命,成全生命(生命化教育)。
三、結束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并且具備很強的隱性教育屬性,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高職院校德育雖然在近些年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是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卻是有所缺失的,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禮、義、仁等均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規范行為,提高思想道德覺悟。顯然傳統文化對高職德育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希望本文的論述,可以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 遲會禮, 呂長芳, 陳福剛, 等. 弘揚傳統文化創新德育途徑——在高職院校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 理論前沿, 2014,09:48-50.
[2] 黃 凡. 高職院校德育視野下的傳統文化教育[J]. 武陵學刊, 2012,05:127-129.
[3] 李 強, 程纖雯. 論傳統文化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 機械職業教育, 2016,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