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巖+欒春蘋
【摘 要】調查研究能力是當代公務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提高公務員的調查研究能力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盤錦市委黨校課題組通過訪談、問卷等多種方式對公務員調查研究應具備的知識技巧和綜合能力進行了調查,并對其調查研究能力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公務員;調研能力;提升
調查研究能力是當代公務員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提高公務員的調查研究能力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解盤錦市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現(xiàn)狀,市委黨校課題組通過訪談、問卷等多種方式對公務員調查研究應具備的知識技巧和綜合能力進行了調查。本次調察發(fā)出兩類問卷共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7份,其中初任公務員77份,青干班(科長級)公務員30份。
一、盤錦市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現(xiàn)狀
(一)公務員調研經歷統(tǒng)計
通過調查,初任公務員班77份有效問卷中“是否做過專門的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這一問題,回答“是”的只有24份,回答“否”的53份。也就是有過調研實踐的只有31,%,其余69%的人是沒有親身經歷調研并撰寫調研報告的。而青干班30份有效問卷對于“你所在的部門是否需要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這一問題的回答“是”的有25份,占比83%,否的5份,占比17%。其中每年需要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的次數(shù):1-2次的有20人,3次以上的有5人。
通過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分析出:調查研究對于公務員尤其是科級公務員來說是工作必備技能。對于大多數(shù)初任公務員來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他們缺乏調研經驗,大約69%的初任公務員沒有做過專門的調研和撰寫過調研報告。而我們從青干班科級公務員的統(tǒng)計看出,大多數(shù)公務員所在的部門每年都需要進行至少1-2次的調研。由此可知,調查研究能力是適應機關工作的必備能力之一。因此有必要在上崗前進行專門深入的調查研究培訓,提高調研意識,學會調研技能,讓其掌握即將從事工作所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以使他們進入工作崗位時更快的進入角色和適應本單位的工作要求。
(二)公務員基本調研知識掌握情況
在“您了解的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選項中,問卷中給出了常用的四種基本調查方法: “訪談調查法、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觀察調查法”。兩個班次中共107份問卷中,只有19人對于四種方法全部了解。其余的只了解和掌握了部分調查研究方法。
在“您了解撰寫調研報告的思路和格式”這一問題上,107份問卷只有6份選擇“很了解”其中初任培訓3份,青干班3份;“一般了解”的77份,初任培訓51份,青干班26份;“不了解”的24份,初任培訓班23份,青干班1份。
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公務員對于調研基本方法和知識掌握的并不全面。公務員調研能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三)公務員常用調研報告類型
針對30份青干班學員問卷,經常撰寫的調研報告形式的多選題中:排序分別為“經驗交流型”18份,“反應基本情況型”17份,“政策研究型”10份,“揭露問題型”9份,“社會熱點問題”8份,“新生事物型”2份。
從統(tǒng)計中看出,經驗介紹,基本情況類調研報告是工作中最常見的兩種形式。經驗交流材料不屬于正式文件,沒有固定的格式,是應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種之一。但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動人、啟發(fā)人的經驗交流材料可謂鳳毛麟角。
(四)公務員調研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這一開放性問題中,“被調查者不配合”“前期準備不充足”“調研中思路不清晰”這幾個問題排在前面。這與我們前期進行的部分訪談調研中獲得的信息相吻合。在對部分單位經常參與調研和撰寫調研報告的公務員訪談中了解到:在調研中由于調研對象的不配合,很難取得真實數(shù)據(jù),進而影響調研成果。被調查者不配合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沒有掌握正確調研技巧和方法造成的。調研思路不清晰通常是由于調研前的準備不足,沒有制定好完善的調研計劃,對調研議題涉及的相關內容了解不全造成的。如何在教學中解決好這些問題,也為我們的培訓和教育提出了要求。
(五)初任公務員期望提高的調研能力
在專門針對初任公務員調查中,“調研工作過程中需要學習和加強的部分”這一多選題,選擇“調研報告的撰寫”48份,“加強調研技巧和方法的學習”57份,“調研資料的分析與整理”35份,“調研前的準備工作”的33份。
結果顯示,初任的公務員對于調研報告的撰寫,和調研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調研前后的各項工作均需加以指導。因此在初任培訓中進一步按照調研的知識標準,技能標準完善初任公務員的知識和能力體系。
二、提升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的途徑
(一)牢固掌握調研基本知識
公務員調查研究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雄厚的知識積累是進行調查研究的必要條件。除了要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之外,還需要學習和掌握多種學科理論作為基礎。
(二)充分做好調研前期準備工作
調查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是調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搞好調查研究工作的關鍵。一是要圍繞調研目的正確選題。二是要圍繞調研選題進行初步思考。三是要對參加調研的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四是要擬定切實可行的調研提綱。
(三)不斷創(chuàng)新調研方式方法
進行調查研究,關鍵是要掌握科學的方法。在繼承和發(fā)揚過去一些好的傳統(tǒng)調研方法的同時,必須要適應新的形勢,學習和運用現(xiàn)代的科學調研方法。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走訪調查、問卷調查、現(xiàn)場調查等,感受直接、體驗深刻、互動性強、人情味重,應繼續(xù)堅持。同時,要積極使用統(tǒng)計調查、網絡調查、抽樣調查等現(xiàn)代調研方式方法,為調查研究和科學決策提供更加全面快捷的信息資料。
(四)全面深入了解調研情況
調查研究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在調研過程中要做到“沉得下”、“聽得進”。“沉得下”就是要深入群眾。要做好問計于基層,問計于百姓,求知于實踐,做到腳勤、眼勤、口勤、腦勤、手勤,體察民情、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切實掌握基層工作的實際情況和基層群眾的呼聲愿望,努力從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