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濟濤
【摘要】2004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政理念、治國方略、發展目標等方面的方向性變化。社區矯正作為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方式,是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基層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的基礎工程。社區矯正教育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方式,如何使社區矯正人員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因素是社區矯正教育的重要目標,本文就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社區矯正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和諧社會;社區矯正教育;和諧
2004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政理念、治國方略、發展目標等方面的方向性變化。2006年10月召開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構建和諧社會進行了總體部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政治、公平正義、團結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社區矯正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方式,社區矯正教育也是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方式,是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基層社會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的基礎工程。
一、明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使社區矯正教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
構建和諧社會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和諧:
1、人自身和諧,即個人身心協調發展,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各方面能力、潛力得到更好地發揮。
2、人際關系和諧,即是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包括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和諧。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鄰里關系和諧、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和諧。人際關系和諧體現為人們之間在利益關系平衡基礎上的互相尊重、平等互利、誠信友愛、互幫互助、融洽相處。
3、人與社會關系和諧,即人與社會組織、社會制度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表現為國家、集體、個人等方面權益關系協調,社會運行有章(包括法律、制度、體制、機制、道德規范等)可循,社會依法依規維護個人權益,公平正義。人們遵守社會法律、規章制度和道德規范,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各司其職、各守其則、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4、人與自然和諧,即人與所處的環境和諧共生。自然界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外部環境和物質資料,并不斷地得到改造,成為人化的自然;人尊重自然規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保護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之間的協調,維護代際公平,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實現人與環境友好、代際公平。
二、強化社區矯正教育,使社區矯正人員成為和諧社會的積極因素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實現社區矯正人員的自身和諧
為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的質量,提升社區矯正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康復心理,健全人格,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舉辦社區矯正人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社區矯正人員心理進行了分析和講解。針對社區矯正人員的不良心理,社區矯正工作者應樹立平等、接納、誠信的社區矯正理念,對他們的不良心理進行抑制和調控,提高其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培育其對人、對社會的信任和良好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消除反社會意識,使其順利融入主流社會。
(1)重視情感教育,用真情矯正不良心理傾向
情感教育追求的是以情激情的效用,使社區矯正人員產生接受教育的心理效應,社區矯正工作者在這一過程中哪怕施以一點點“愛心”都猶如甘霖,就能使社區矯正人員得到感化。因此,我們應從生活、工作、學習等多方面給予關懷,用真情感化,用真心去交流,才能有效緩解其自卑、抑郁、焦慮的心理。如同親情般的關懷,使矯正對象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溫暖,激發其滿懷信心生活的勇氣。
(2)進行心理疏導,防范不良心理滋生
有些社區矯正人員對別人的語言、行為舉止特別敏感,對周圍人持懷疑不信任態度,易把好意當惡意,無端猜忌他人。對這類社區矯正人員應采取集體心理治療法。以改善不良人際關系為目標,鼓勵他們逐漸習慣在集體中自我表達并評價他人。強調個體在集體中獲得經驗,達到自我“覺醒”。在調整心理壓力、調節精神狀態、增強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多方面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無拘無束的暴露思想和感情,并甘心情愿的接受他人的坦率評論,甚至包括直言不諱的、帶濃厚感情色彩的評議和爭論。正確對待他人,減少對周圍人的戒備和懷疑,提高對他人的信任度,使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更輕松和信任。
(3)重視性格塑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性格是人們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及其行為方式的個性心理特征。運用心理換位的措施,不揪住他們的過去不放,不翻陳帳,不揭老底,設身處地深刻體會其苦惱,理解他們,無條件地接納他們,給予尊重寬容,維護其自尊心。運用競賽激勵的措施,使他們的自信自尊感以及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加強烈。運用角色摸擬的措施,使他們在角色摸擬中,增強角色體驗,以增強社會性,從而激發他們的熱情,達到教育矯正的目的。
2、積極倡導團結互助,實現社區矯正人員人際關系的和諧
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份快樂,少一份煩惱。
社區矯正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社區矯正人員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1)教育社區矯正人員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一個和要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一定要學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糾紛!而且會更加容易理解別人一些做法。
(2)培養社區矯正人員熱情主動、微笑待人
經常和別人打招呼,經常和別人保持聯系有利于和別人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見到別人多一份微笑,不但有利于你的健康,而且會使別人感受到你的熱情。
(3)幫助社區矯正人員學會寬容待人
一個人要想在生活中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一定要學會寬容別人,一定要學會忍讓。一個擁有寬廣胸懷的人才能更加容易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社區矯正人員中積極提倡團結互助,培育和形成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的道德觀,培育和形成新型的人際關系,使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促進社會安定與和諧。
3、強化遵紀守法意識,實現社區矯正人員與社會的和諧
通過教育,讓社區矯正人員明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遵紀守法是現代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是保持社會和諧安寧的重要條件。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則社會安寧,經濟發展。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去建設。而人是社會中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應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區矯正人員只有遵紀守法,才能與社會和諧,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一份子。
4、愛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是當代文明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牢固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大力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從而在改善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教育社區矯正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愛護環境,積極參與美化、凈化環境的活動,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種生命,給水以家園,給萬物生靈以家園,人類才會有自己的家園;給水以活路,給萬物生靈以活路,人類才能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 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關論述[J]. 黨建, 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