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陵
【摘 要】2016年正值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十周年和我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文章從分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現狀入手,指出了目前北部灣人才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剖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嘗試就解決北部灣人才問題給出一些可行性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資源;培養
2016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恰好是北部灣經濟區成立10周年。自從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以來,“三基地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基本形成,正從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正在走向“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核心區。站在國家重點建設“一帶一路”的關鍵時期,北部灣經濟區對人才資源的需求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北部灣經濟區的人才隊伍現狀以及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已無法適應新時期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需要。因此,立足新的發展趨勢,必須對人才資源的建設進行研究。
一、北部灣經濟區現有人才資源開發存在的主要問題
所謂人才資源,是指人力資源中素質層次較高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或管理才能的勞動者總體。現階段北部灣經濟區人力資源開發中存在如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人力資源總量不足和高端人才缺乏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人力資源總量偏少,高端人才缺乏。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得出,全自治區2010年常住人口為4602.66萬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75.14萬人。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數為5977人。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人數為8930人)。缺少一批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嚴重制約了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
從人才地域分布來看,南寧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的心臟,集中了大量的資金、優質企業和高端金融服務業。對經濟區內人才資源有強大吸附能力。以2013年為例,南北欽防四市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分別為15.61萬人、4.7萬人、2.53萬人、2.48萬人。從人才產業分布來看,2013年北部灣經濟區三大產業從業人員產業占比為1.9:41.7:56.4,存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比例偏高,第三產業偏低的現象。
(三)人才資源流失嚴重
北部灣經濟區一方面人才資源嚴重不足,人才知識結構、源配置不合理;而另一方面人才資源又流失嚴重。由于經濟區內經濟基礎薄弱、薪資待遇較低、人才發展環境不夠寬松。對人才吸引力不足,經濟區人才流出數量多于人才流進數量,才流動逆差大。高級人才多流向周邊發達省份。
二、北部灣經濟區人才資源現狀問題分析
(一)高等教育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經濟區內個地市對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高等教育的薄弱,優秀師資的匱乏,進而不能培養出適應經濟區發展要求的合格高級人才資源。另一方面,大量的高等教育資金集中在首府南寧,使得北海、欽州、防城港的高等教育不夠發達。經濟區內各地市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利于北部灣經濟區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人才的激勵機制不完善
對高級人才實行積極有效的激勵政策是激發人才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吸引聚集國內外一流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中沒有把激勵手段提升到一個重要的策略高度。例如,高科技人才創造各項科研成果、工作績效后沒有及時、充分的給予各種精神激勵、物資獎勵、技術成果參股等。高級人才引進了各類資金、項目也沒有按其工作給予績效參股、技術參股等。
(三)各市人才培養與引進的政策法規不統一
北部灣經濟區各地市已經針對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管理出臺了一批相關的優惠政策。但各市政策的不統一,也在無形中形成了人才資源市場的壁壘,阻礙了人才資源的開發和流動。因此北部灣經濟區目前急需出臺一部統籌全區經濟發展、適應全區人才開發的法律法規。以經濟區整體發展的高度來指導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促進人才資源的流動,進一步實現人力資源的市場。
三、加快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培養與引進的幾點建議
(一)把高校發展與區域經濟建設發展相結合
北部灣經濟區要充分發揮沿海地區高校培養人才、集聚人才等功能,。第一,引進高質量教師隊伍,培養高層次學生。各地市政府應給予學校引進人才和開展合作辦學的優惠政策,利用高校學科專業建設與科學研究的平臺,大力引進吸收高學歷的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第二,積極支持高校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各地市和自治區有關部門應根據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要把學科專業建設融入北部灣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中,重點培養一批擁有與支柱產業相關技能的高技術實干人才。第三,實施校企合作、地校合作。地方政府應采取政策支持、經費資助在地高校與企事業單位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建設一批就業見習實踐基地,增加大學生工作經驗,為企業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建立靈活人才引進機制,加速人才集聚
立足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2008—2015年人才發展規劃》對當前人才現狀與未來需求的調查分析,出臺的政策要能適應經濟發展目標的跨度。第一,加大對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的引進,重點聚焦石化、林漿紙、能源、鋼鐵和鋁加工、糧油食品加工、海洋產品、高技術、物流和現代服務業等九大發展產業。第二,拓寬國際視野,積極倡導國有資本、大型民企向海外招聘高級技術人才,鼓勵企業以股權激勵的作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采取寬松靈活的政策手段使外籍高級人才能大加施展其高級專業技能。第三,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主動積極的引進新技術、新項目來。以新項目帶動引進高級人才,著力形成新技術帶動人才引進,高級人才促技項目大發展的良性互動。
(三)構建積極的人才激勵機制
人力資源激勵機制中的獎懲制度、晉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是激勵高級人才的有效制度,能最大效力的調動高級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使得員工和公司的效益都實現最大化,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機制。北部灣經濟區人才激勵機制的制定,應面向南北欽防區域一體化的高度,建立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制度。第一,實行人員報酬與其工作績效掛鉤的分配方法,加大獎金等績效工資比例。第二,技術人才按其所創造的科研成效、工作績效、按效益指數給予技術成果參股、工作績效參股等。第三,執行高級管理者的薪資管理條例,獎勵分配對為企業經營做出突出貢獻的高層人員傾斜。
(四)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指導協調配置人力資源
北部灣經濟區南北欽防四市區域一體化既是經濟區建設發展的重點目標,也是經濟區能夠良好發展的基礎條件。南北欽防四市在經濟結構、旅游資源、自然資源等等各方面各具強項。各類優秀人力資源方面互補性十分強。但目前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中,各市各自獨立的行政區域劃分造成了種種壁壘,阻礙了人力資源要素的互通互補,最終制約了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動力。所以各地政府必須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工作建設的知道思想,要逐步破除行政區域的制約,減少各自為政的現象,大力的整合全區的人才資源,進行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此要繼續加大力度對北部灣人才統一市場的建設,出臺配套政策,并創新人才配置方式、手段。為北部灣經濟區的持續良好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郭來湖, 趙桂芳.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探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4,(14) .
[3] 陳東旭.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探析 [J] .學理論(下) .2010,(3) .
[4] 歐陽華.大力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區域協調發展 [J] .廣西經濟.2010,(3) .
[5] 蔣艷明. 廣西大學研究生學科現狀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需求 [J] .廣西大學學報.20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