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爭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昆山 215300)
摘 要: 在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升高職生的職業素養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大課題。文章分析素質冰山視角下高職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必然性,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高職生職業素養現狀與企業用人標準之間的差距,最后在科學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探討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 素質冰山理論 高職生 職業素養
一、素質冰山理論視域下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1895年,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與他人合作發表專著《歇斯底里研究》,在書中人格理論分析中,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為超我、自我和本我三部分。他認為如果把人格看成海面的一座冰山的話,露出來的很少一部分知識,是有意識的部分,而剩下的處于海面以下的是無意識的部分,而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發展和行為。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在弗洛伊德冰山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冰山”理論,把人的個體素質看做座冰山,其中浮在水面上的部分是顯性部分,比例占整個冰山的1/8,代表人的知識、技能等比較容易看到和測量的,而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代表著人的品質、動機、態度等,這部分是難以測量的,占整體冰山的7/8。
如果用“素質冰山”理論分析高職生職業素養的話,把高職生的職業素養看成一座冰山,其中浮在水面的部分占整個冰山的1/8,代表著高職生的職業技能,是顯性職業素養,這些可以通過各種學歷和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證明,通過考試和測評驗證;潛在海面以下的部分占7/8,代表著高職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隱形職業素養,而這些是在短時間內不易測評和鑒別的,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實踐活動才能展現出來。隱形職業素養和顯性職業素養共同構成了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其中隱形職業素養對高職生思想行為起著不可輕視的作用,深深地影響著高職生的顯性職業素養。
二、高職生職業素養現狀調查
本研究根據昆山市人事局委托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對昆山近150家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發起了百名教師下企業實地調研的專項活動。本研究采取實地問卷調查與對企業人事或生產主管專人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把昆山企業分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根據不同行業設計不同問卷并展開調研。
被調研企業的性質統計為,中外合資企業占2.6%,中外合作企業占0.5%,外商投資企業占14%,臺資企業占26.5%,國有企業占4.9%,民營企業占51.6%。被調查企業的產業分布情況為,現代服務業占10.9%、高端裝備制造33.6%、電子信息產業27.2%、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占8.4%,其他占20%。
在對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動手能力、文明禮儀、敬業精神與工作態度、工作效能、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執行力等8種職稱特質的滿意度調查中發現,在這8種職場特質中,企業滿意度最高的是高職生的動手能力(滿意度74.5%),滿意度最小的是高職生的敬業精神與工作態度(滿意度為12.3%)。通過與用人單位企業生產主管的訪談發現,有部分高職生好高騖遠,對就業崗位較挑剔,很不情愿從事一線崗位。
在對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員工職業素養情況調查發現,昆山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的職業素養中占比例比較大的分別是:團隊精神88.43%,溝通表達能力71.2%、企業忠誠度56.3%,學習能力52.5%,創新能力64.5%。團隊精神、創新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學習能力、企業忠誠度這五種素質代表著兩大方面,即員工的顯性職業素養和隱形職業素養。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更重視員工的隱形職業素養。
在問及您認為高職院校應該加強高職生哪些方面的職業素養問題時,調查結果反饋,排在前幾位的分別是道德修養和職業精神教育72.6%,工作積極和主動性68.5%,責任心和忠誠度占47.6%,認同企業文化占38.6%等。高職院校在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學生“軟實力”培養,加強學生素質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有效地與人溝通,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團結協作能力。
三、素質冰山理論視域下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路徑
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調研反饋發現,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更為看重的是員工的隱形職業素養,部分高職生的職業素養與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不吻合。因此,在素質冰山理論視角下,職院校必須立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高職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之中。進一步推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讓合作企業參與學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教育、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制訂,實行政行校企多方聯動,形成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合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從根源上提升高職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1.形成合力——構建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
高職院校要把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主陣地,構建起一個從標準、內容、途徑到評價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從而真正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在滿足個人可持續發展需要與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有機結合[1]。對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在教育教學、對學生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努力構建“兩課教育—專業滲透—實踐鍛煉—日常管理”四位一體的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首先,加強兩課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兩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通過兩課課堂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心、責任感,讓學生學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敢于擔當。其次,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教育。專業課不僅是傳授學生專業知識,而且向高職生介紹專業的未來前景,對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選擇進行科學分析。更要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注重對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塑造。在教學過程中把人文素養教育、職業道德意識、職業情感態度等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高職院校應有意識地按照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能力和崗位需求構建課程體系。教師在課堂上要明白自己的使命,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設置分工又合作的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再次,在日常管理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很多行為習慣都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逐步形成的。從最基本文明禮儀抓起,從最基本儀容儀表要求到宿舍文明、課堂規范、就餐有序等提出合理的規范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規范。
2.搭建平臺——完善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國務院關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規定高職院校要“逐步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企業崗位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2]。從企業社會角度看,系統有效地指導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把企業的優秀文化、企業的管理理念等融入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從而實現教學聯通就業、專業鏈接產業,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配置,縮小高職生職業素養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的差異,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國家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應緊盯經濟發展走向,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緊抓國家發展政策導向。在進一步推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根據企業崗位要求,讓企業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不僅為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提供場所基地和技術指導,更要讓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方案的制定,將企業文化、企業核心價值觀等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提高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此外,在課程建設上,企業要積極參與學校課程體系構建,從傳統單一課堂教學提升到“專業核心課程-項目課程-實踐課程”課程體系。此外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崗位安排應該分階段設置,實現“基本素養養成階段-技能提升階段-綜合能力提升階段”三階段逐步提升過程。
3.全程培育——發揮校企文化聯動共振的育人功能
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調適學生的心理狀態,啟發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等,最終逐步內化為自身素質提升和健全人格形成[3]。高職院校辦學特點確定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具備職業性是高職院校和普通學校校園文化區別的最大特點之一,同時也是高職院校獨具的文化核心[4]。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工程中,高職院校首先要塑造自己的校園精神文化,讓職業性成為校園精神文化構建的核心,形成具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辦學精粹的校訓。同時,高職學校要制定科學又適合本校特色的校園制度文化,讓本校師生共同遵守基本尊則,讓全校師生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可以遵循的依據。其次,高職院校要營造具有高職特點的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具有職業特點的文化長廊,宣傳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業及管理理念,邀請優秀企業人士進校開展各種講壇,堅持推進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實訓基地推進7S管理制度,加大理論課教學實踐環節設置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收到熏陶,切實發揮校園文化環境的育人功能。再次,高職院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實現“以活動引導學生、以活動塑造學生、以學生感染學生”的目標。高職院校開展學生活動時,在各種文化藝術節、各項主題月教育等活動中,融入專業技能大賽相關項目,實現校園文化活動思想性、職業性、藝術性的統一。此外,注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讓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過程中真切感受企業文化、企業的管理制度,并在具體實踐中端正職業態度,在真實環境中提升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振洪.系統培養提升高職生職業素養[N].中國教育報,2012-10-9.
[2]國務院關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新華網,2014,6.
[3]袁艷紅.和諧校園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11).
[4]江頡.基于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14(8).
項目來源:本文為蘇州市2015年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工作立項重點課題《“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GZXA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