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朋
摘要:課堂提問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進行有效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增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對教師如何運用和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促進作用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課堂提問 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行,教師在教學中更應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對于數學教學來說,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只有找到有效的問題,才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熱情,同時有效的問題也是學生思維創新的源泉。有了問題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通過深入思考和探究學生就能獲得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和水平,從而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通過有效提問,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要提高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就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至關重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提問,就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動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此,應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由于小學生具有喜歡新奇、有較強的求知欲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愛好興趣,精心設計提問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提問教學的效果,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探究問題積極性,挖掘學生學習潛力,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比如,在講授“三角形內角和”這個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巧妙設計如下問題:制作一大一小兩個不同的三角形圖形動畫,“大三角形”對“小三角形”說:“我的圖形比你大,我的三個內角度數之和肯定比你大。”“小三角形”不甘示弱地說:“那可不一定!”通過兩個三角形的有趣的“對話”,就能調動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探究興趣。教師此時提出問題:“這兩個三角形誰說的對?”學生對此問題興趣較高,爭相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可再進一步提問:“誰能證明它們誰話是正確的?”學生們通過用量角器測量或把三個角剪下拼接等幾種方法進行證明,得出正確結論。教師通過有效提問,激起了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動力,對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掌握提問技巧,逐步發展學生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來設計提問問題,提問問題不能難度太大,如果問題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認知能力,就會消弱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如果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就起不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教師在提問時,要掌握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好提問的時機,這樣更能發揮提問的效果。進行提問的設計,既要抓住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掌握,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認知能力,從淺到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提問問題,逐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進行學習“合數”這個內容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判斷兩個質數的積是否是合數?并要說明理由。”對此問題的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自然數、因數、質數、合數”的概念,逐漸加深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假如質數a乘以質數b,得到數c,那么c除了1和本身兩個因數之外,一定還有因數a和b,因此c肯定是合數。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分析思考過程,就能把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從而得出正確結論。采用這樣的數學提問方式就能啟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從而使學生思維能力逐漸提高。
三、運用問題啟發,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教師進行數學教學,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能力,就要注重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因為它是學生思維創新最重要的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多向探究,求新求異,指導學生對已學數學知識進行“深入再加工”,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創造性地探究簡捷獨特的方法,提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思路,這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大有益處。例如,在學習“圖形中的規律”,研究探索通過擺三角形圖形與所需小棒數量的關系來尋找圖形中的規律。教師可讓學生先按課本上的圖形進行擺放,并把數據填入表格,然后教師再設計提問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1.如果增加一個三角形,則需要添加幾根小棒?2.計算小棒的數量比三角形數量的幾倍還多幾個?3.你能找出小棒數量和三角形個數之間的規律嗎?教師通過運用這些問題,能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掌握三角形圖形中的規律知識,從而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興趣。這在以后探究正方形的圖形規律時,學生就能自覺運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增強了學生數學思維發散能力。
四、鼓勵主動質疑,拓展學生思維深度
要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思維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樹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師生互動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一直以來教師提問、學生被動回答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主動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敢于刨根問底和探究問題的核心與本質,找出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進而去主動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才能有效拓展學生思維深度。也就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本質的能力,要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與內在聯系,能夠挖掘問題隱藏條件,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快速提出和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總是從問題開始,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深入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對學生思維的促進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殷圣潔.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A].2015年雜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
[2]周靜.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6.
[3]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
(作者單位:遼寧省昌圖縣長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