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民樂縣南古鎮高郝小學,甘肅 民樂 734506)
摘 要: 學生在校期間,班級在其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占據主要地位。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是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命題。作為班級和學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日常工作范圍涵蓋學生各個方面。良好的班級管理離不開與學生的溝通。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展現出來的溝通藝術已經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就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時的溝通藝術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 小學 班級管理 班主任工作 溝通藝術
小學階段,班級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在管理班級過程中,溝通占據重要地位。尤其對班主任而言,需要采取科學方法進行管理管理。為了達到理想管理效果,需要明確認識到與孩子的溝通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1.懂得尊重學生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交流溝通,都離不開尊重。教師只有懂得尊重學生,才能做到愛護學生。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自尊心很強,渴望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尊重。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各項教育工作過程中,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對學生有著足夠的尊重,日常管理時注意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小學生年齡較小,正處于性格塑造的關鍵階段。對于不同學生而言,在性格等方面存在極大個體差異。因此,管理班級的時候,班主任不應只憑自身好惡對待學生,而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性格特點、個體差異等,予以針對性對待和引導。班主任應當努力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激發學生潛能,為學生個性發展和塑造提供保障,最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在學習各種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接受新知識較慢,理解水平較差的情況。針對上述情況,教師要注意及時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予以充分鼓勵。用心引導和幫助學生,為其打氣,幫助其增強學習信心,避免對其學習自信心及自尊心造成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活潑好動或者較為調皮的學生,班主任要保持足夠耐心和愛心,不應將訓斥作為管理手段,更不能使用體罰等方式作為管理手段,而應當根據學生性格特點對其加以引導,尊重學生自尊心,才能獲取學生信任和尊重。
2.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
在一個班級中,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十分明顯的個體差異。在性格、愛好、日常表現及學習成績等方面,不同學生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在管理班級的時候,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情況。一視同仁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管理,避免出現差異化對待的情況。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中占據重要地位的班主任,對全班學生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地對待,不搞差別主義。班主任想要開展好班級管理工作,首先必須獲取學生的信任和尊重。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針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做出正確的引導。首先,班主任要建立正確的觀念。充分了解并掌握班級中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同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并用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其次,客觀認識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僅憑自身好惡或者考試成績對學生加以劃分,更不能給學生戴上優等生或“差生”的帽子。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班主任應當主動與之接近,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認真分析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另外,本著關愛原則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引導學生的時候,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愛護和真誠打動學生內心。真正做到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以愛感人,以情動人
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只有對教師有了認可、信任和愛戴,才會愿意與教師建立密切的聯系,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給教師。如果教師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尊敬和愛護,就無法得到孩子的信任。學生內心有狀況時不愿意向教師坦誠,最終很可能導致心理出現問題。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始終保持愛心,發自內心地愛護學生、關心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帶著愛心與學生交流。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并對出現問題的學生予以充分重視。學生出現某些錯誤時,應當以一顆寬容理解的心加以諒解。教師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將自己真心對待學生的情感展示出來并努力讓學生理解和接受。這種愛護使彼此之間建立良好關系,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發現學生學習或者生活上遭遇難題和挫折的時候,及時對其表示關心和鼓勵。用心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和打擊。并耐心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此外,開展課堂講授工作時,努力為孩子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欲望。最終保障教學工作順利完成,引導學生正確成長。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注意態度和藹地與學生交流,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多方面不同情況。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生思想情況和性格特點等,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善于寬容學生
小學階段,學生的自制力相對較差,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犯一些錯誤。針對上述情況,班主任要及時發揮自身作用,對其進行管理和引導。但是,在管理過程中,注意充分考慮小學生身心特點,本著寬容原則進行管理和教育。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時,應注意塑造自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班主任形象要親切和藹,避免威嚴壓抑。當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錯誤時,應考慮到其年齡較小,給予寬容和理解。處理時不應采取訓斥等高壓手段,而應對其進行耐心開導。盡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只有如此,才能獲取學生的信任,才能對學生心理變化及性格特點做到深入真實的了解。教師應當保持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教師應當被學生愛戴而不是畏懼。訓斥甚至打罵等手段只會讓學生害怕教師,不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只有溫和的寬容、理解、引導,才能最終打動學生的心。在學生犯錯誤之后,教師要耐心地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引導其認識到自身錯誤所在。并對其表示寬容和鼓勵,引導其在日后學習和生活中積極改正錯誤,不斷進步。在學生改正過程中悉心觀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及時與學生交流,對其進步情況予以充分肯定,以更好地激發其改正和進步的積極性。
5.強化優點宣傳
班主任開展教學活動時采用的方式和管理學生時使用的方法往往不同。要想使學生愿意接受自己的方式方法,首先應當保證學生對自己的認可。通過在學生中樹立積極、正面的形象,更好地確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只有如此,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誨,學生才愿意虛心聽取。進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效率。假如學生對班主任存在意見,自然對其教學方法和管理方式無法接受。當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出現頂撞教師的情況。因此,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班主任應當多向學生展示自身優點,如親和力、幽默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課余時間,班主任應盡可能多地與學生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利用自身親和力與學生打成一片。從而更好地拉近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可親、可近。最終,班主任可以依靠自身魅力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敦促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增強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最終保障教學工作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另外,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還應當注意積極將各科教師的優點向孩子有效宣講。幫助學生了解到不同學科教師的優點,更好地樹立學科任課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光輝形象和重要地位。并且針對學生性格特點進行相應的引導,促使學生尊重并喜歡、認可相應的教師。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不同科目的積極性,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水平。
總之,對小學班主任而言,管理班級的時候,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溝通藝術。對學生保持足夠尊重,并更多地了解學生,才能提高管理和教學效率。進而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其塑造健康身心提供助力,最終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白瑪多吉.用心溝通,構建和諧班級——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J].新課程·下旬,2013(4):174.
[2]旦珍.架起溝通的橋梁——談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速讀(中旬),2015(6):247.
[3]鄧技權,陳巍巍.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換友誼——談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J].神州(下旬刊),201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