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龍保+徐妹娟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公共基礎課部,安徽 合肥 238000)
摘 要: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國際合作辦學在我國正在有序地開展,并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走上國際舞臺的重要途徑之一。作者對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中美合作辦學項目中學生的高考成績進行了多維度的對比分析,闡述了該合作項目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思想觀念、生源質量、教學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 中美合作辦學 高考成績 英語教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催生的產物,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走上國際舞臺的重要途徑之一。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與探索,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引進優秀國外教育資源,培養本土優秀人才的大平臺[1]。
筆者對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中美合作辦學項目中會計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新生的高考成績和全院新生的成績進行了對比分析,并對該項目中英語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中美合作辦學專業學生成績統計
2016級中美合作項目中,會計和市場營銷專業計劃各招生30人,實際招生49人,其中會計專業24人,市場營銷專業25人。高考總分平均分為315.27分,低于全院新生高考總分平均分(368.14分)52.87分;英語單科成績平均分為61.31分,低于全院英語單科平均分(75.43分)14.12分。
在英語單科成績中,90分以上共計7人,占合作項目學生總數的14.29%,及格線以下的學生數占85.71%,其中,80-89分共計3人,占總人數的6.1%,60-79分共計13人,占26.53%;40-59分共計16人,占32.65%;20-39分共計10人,占20.4%。
二、合作辦學專業學生高考成績分析
1.學生英語基礎差,水平參差不齊。
從英語單科成績來看(滿分150分,90分及格),僅有14.29%的學生達到了及格線,絕大多數學生都處在及格線以下;從統計數據來看,合作辦學專業的英語成績過于集中在20—80分數段,占總人數的79.58%,英語基礎普遍較差。
從縱向比較來看,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合作辦學項目錄取的49名學生中,英語單科成績最高分114分,最低分27分,各分數段均有分布。如何因材施教,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何實現合作辦學項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成為該項目中英語教學的難點。
2.學生不能適應傳統的應試教育。
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就指出中小學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實行素質教育。但是由于高考制度改革滯后,高考成績依然是高校錄取學生的決定性因素。
在高校招生中,高職院校屬于第四批次錄取學校,學生的高考成績普遍較低。上文中的數據顯示,該院2016級中美合作辦學項目中49名學生的總分平均分和英語單科平均分都遠遠低于高職院校的平均水平。雖然不能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該數據表明這些學生沒有實現高中階段的教學目標,沒有達到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沒有很好地適應傳統的應試教育。
3.傳統的英語課程設置難以實現合作辦學項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英語教學遵循的是“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指導方針,以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境下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2]。該院對英語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中外合作項目中的英語教學是一項全新的課題。就會計和市場營銷專業而言,傳統的英語課程設置課時少,教學內容上更側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傳授,注重學生“聽、讀”技能的訓練。
“英語學習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來說,不僅僅是語言學習,更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必要工具;要能聽懂國外合作院校教師用全英文授課的專業課程,能用英語思維理解并運用所學習的知識來提高專業技能水平”[3]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能通過ESL二級測試(雅思考試取得6.0分以上),能夠運用英語獨立地在外方生活和學習。這對于合作辦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英語課程設置顯然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
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英語教學的思考
針對該院合作辦學項目各專業的學生基礎及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辦學觀念。
鑒于安徽省其他兄弟院校合作辦學項目的經驗,英語水平的高低成為學生能否完成學業、取得學歷的關鍵。因此,學院、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在該項目中的重要地位。學院要加大對該項目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力度;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學生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勤奮學習,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2.加強政策引導,提高生源質量。
在招生政策中,加大政策傾斜力度,以吸引高質量的生源。例如,設立英語單科成績獎勵或減免學費政策。在確保招生數量的前提下,可以對英語單科成績優異的考生進行優先錄取、獎勵或者適當地減免學費等,以增加該項目對優質考生的吸引力。
制定靈活的轉專業政策。一方面允許和鼓勵學院其他專業錄取的英語基礎好的學生轉入合作辦學專業中,可以適當地獎勵或減免學費,另一方面也允許被合作辦學專業錄取的英語基礎差的學生轉入其他專業。同時,簡化轉專業手續,做好配套服務,以達到合作辦學專業生源最優化。
3.創新教學模式,倡導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是國內中外合作項目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雙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熟悉和了解專業英語的表達和敘述習慣,掌握常用的專業英語詞匯,為今后學習 、深造 、對外學術交流及日常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雙語教學,將英語教學部分融入教學過程中,學生得到了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的雙重收獲[4]。
4.重視因材施教,實行多樣化教學。
(1)實行分班、分層或分類教學。
由于學生英語基礎差,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根據學生英語成績的高低,同時考慮學生的高考總分情況,需要對合作辦學專業的學生進行分班、分層或分類教學。不同的班級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進度,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2)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創造良好的語言習得氛圍。
對于合作辦學專業的學生來說,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每周12節的課堂教學根本無法滿足學習的需求,因此必須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讓學生融入語言習得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逼迫”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英語、使用英語。
5.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合作辦學的特點。
(1)增加英語基礎知識。
在合作辦學項目中,英語課程采用外包的方式由社會培訓機構承擔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為雅思英語。但是,學生英語基礎差,尤其絕大多數同學英語單科成績都低于80分。對于這些同學來說,雅思英語培訓內容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而且,過于注重技能的訓練會讓基礎差的學生產生乏味、煩躁、厭學等不良情緒。所以,在教學內容上需要適當地增加英語基礎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學”,進而“好學”。
(2)增設行業英語課程。
國家教育部高教司頒發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規定:高等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在完成《基本要求》規定的教學任務后,應結合專業學習開設專業英語課程。對于合作辦學專業的學生而言,行業英語課程既可以讓他們系統地學習專業領域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還有利于復習和鞏固已學的專業知識,進而讓他們在專業課堂的學習中尋找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的樂趣。
(3)增加跨文化交際內容。
現有的英語教學模式只能滿足學生在通用性英語方面的學習需求,跨文化交際教育的缺少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在合作辦學項目中,應該增加跨文化交際內容,既要加強民族文化的傳播,又要有意識地講授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思維習慣等知識,增強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適用性,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6.在師資隊伍上,加強雙語教學團隊建設。
師資是保障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是確保英語教學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項目中,英語通常由公共英語課程教師任教。 其弊端為,外語教師缺乏所教授專業的相關職業知識和技能,專業課程教師往往又不具備雙語教學的能力,現有的師資隊伍遠遠滿足不了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需求。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雙語師資隊伍建設,一是通過在職培訓來建設雙語師資隊伍。例如,選派英語教師到國內外大學學習專業知識,或是挑選專業課程教師進行英語應用能力培訓。二是加強外語教師與專業課程教師的合作,相互學習,相互補充。三是引進一批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從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雙語教學團隊。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一種嫁接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辦好合作辦學項目,關鍵要搞好該項目中的英語教學。只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目標,合理設置英語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積極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專業課程學習的能力,才能實現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吝秀云.中澳合作辦學旅游管理課程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46-47.
[2]沈銀珍.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7):149-150.
[3]馬嶸.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語言課程設置建設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24):57-59.
[4]徐亞麗.醫學影像學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臨床超生醫學雜志,2014(9):641-641.
項目介紹:該文章系安徽省省級教學研究一般項目 “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以合肥職業技術學院中美合作辦學項目為例”(項目編號:2016jyxm090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