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中,對公業務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對公業務能夠為銀行帶來豐厚的利潤,促進商業銀行的穩定發展。隨著銀行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有必要以對公業務為核心進行經營模式的改革創新,及時調整銀行發展政策,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關鍵詞】商業銀行 對公業務 經營模式 改革創新
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利率市場化、企業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商業銀行的發展面臨著新的環境。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創新對公經營模式,獲得競爭優勢,才能保證長遠的利益。本文結合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對如何創新對公經營模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促進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一、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經營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當前,商業銀行的對公業務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業務的服務質量,也壓縮了銀行對公業務的發展空間。因此,改革創新對公業務的經營模式非常必要。具體來說,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缺乏正確的思想
大多數商業銀行都沒有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經營對公業務的過程中沒有形成“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也沒有意識到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危機。導致很多商業銀行都缺乏創新對公業務經營模式的觀念,更不用說將改革創新付諸實踐。尤其是很多國有商業銀行長期處于固守傳統模式的思想下,沒有充分認識到改革創新的必要性。在具體的對公業務管理中,即使出現業務人員辦事效率低下、無法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也不敢裁撤人員。而一些人才相對緊缺的工作崗位卻遲遲沒有找到合理的人員勝任,拖延了對公業務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的人員大多缺乏上進心和學習的動力,自身的業務素質非常差,服務觀念也比較淡薄,不能很好的完成對公業務的辦理和拓展。這樣一來,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的工作質量就會存在問題,進而引發安全漏洞、客戶滿意度下降、政策實施力度不夠等問題[1]。
(二)經營模式落后
國有商業銀行的對公業務經營雖然有很多資源,但是往往不能將手中的客戶資源應用到最優化。因為對公業務的管理模式多為粗放式的,沒有對客戶的詳細需要和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精細的分析和劃分,導致制定銀行政策、提供對公業務的時候不能很好的切合客戶的需要。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的管理部門也比較僵硬老化,不懂得隨著市場而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在執行指令、完成任務、傳遞信息等方面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與普通員工的溝通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銀行工作人員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管理層制定的政策要求,而沒有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對公業務的經營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樣銀行決策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就無法得到較好的保障,而其實際的成效能否落實到位也存疑。銀行對公業務辦理效率的低下會增加經營成本,降低工作團隊的凝聚力。
二、如何改革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經營模式
(一)加強組織管理
國有商業銀行應該加強對公業務的組織管理,優化組織經營框架,這樣才能擴大業務份額,提高競爭實力。銀行應該結合自身對公業務的發展情況,將對公業務的所有環節進行重新調節安排,最大限度提高服務的效率,并優化各項資源的利用。對于業務的分類必須清楚而詳細,使工作人員能夠明白自身的職責范圍,為客戶提供高效的服務。對公業務需要的相關資源也應該加強建設,這樣銀行才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擴大對公業務的市場占有率。而對于銀行內部管理部門也應該進行整頓,進一步明確責權,簡化或者裁撤冗雜機構。同時也可以通過定期會議、匯報等方式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起內部合作的工作氛圍。加強各部門的配合是提高業務效率的重要基礎[2]。
商業銀行的決策著和執行者都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在對公業務經營模式的改革創新中把握好自身的角色。決策者應該設計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將對公業務的各個環節都包含在制度管理的范圍內,這樣管理起來才便捷有效。而執行者則要發動銀行基層員工的能動性,考慮到銀行對公業務的實際情況進行落實。如果過程中遇到問題,應該及時向決策者反映,并一起協商解決辦法。這樣才能在商業銀行內部形成一個強大的工作團隊,促進對公業務的發展。
(二)加強人才建設
國有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經營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人才的有效管理。而改革經營模式必須重視人才的建設與培養。商業銀行應該樹立重視人才的思想,設計出完整的制度引進優秀人才,并對在職員工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積極作用,促進銀行的發展。
首先,銀行應該為員工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通過專家講座、學習班、討論活動、社會實踐等形式提高銀行職工的專業素質。不僅要培養出更多知識型的專業人才,也要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提高銀行員工的思想素質,使員工樹立起熱愛工作、勤奮自律的良好職業態度。銀行內部很容易滋生監守自盜、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等現象,而加強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
其次,商業銀行應該通過建設人才引進制度、人才培養制度、人才管理制度來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引進優秀的對公業務管理人才,能夠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導經營模式的創新和改革。有效的人才管理能夠在培養人才的同時,為銀行留住更多優秀人才,減少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同時,銀行還可以建設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對銀行職工的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以激勵員工奮發向上,不斷提高業績能力。獎懲機制的建設要符合實際,讓員工看到升職加薪的希望,給予員工更多人性化的制度支持,使員工和銀行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共同為了提高對公業務而努力[3]。
(三)加強風險控制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對公業務的經營模式,還應該著力提高銀行的風險防御能力,加強對貸款業務的管理。貸款日漸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單同時貸款業務又給銀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此,銀行必須對貸款業務進行跟蹤管理,不斷優化完善貸款業務的相關制度和規范,在貸款之后也要跟進業務詳情,防范風險。這就要求銀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將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都納入考慮的范圍內。這樣銀行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才能有條不紊地采取相應的對策,保證銀行的穩定持續經營。
參考文獻
[1]郭婷婷.淺談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經營模式的改革[J].金融經濟,2011,02:39-41.
[2]王力強.談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經營模式改革[J].時代金融,2009,12:40-42.
[3]黃鶯,郭江.轉變商業銀行對公中間業務經營模式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4,06:67-69.
作者簡介:高鵬(1965-),男,大學本科,陜西澄城人,建設銀行西安興慶路支行經濟師,研究方向:商業銀行全面管理與新形勢下對公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