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佳
摘 要:數學知識本該為人們的生活服務,但是當前數學教育卻過于脫離實際。特別是小學階段,很多教學未能將數學與生活有機結合,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不足。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從小就知道數學的實用性,就要在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旨在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方法
生活化簡單來說就在從生活出發,將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基礎,用生活來學習數學,用學習來解決生活問題,將數學融入生活、用在生活中。
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在課堂中,以生活化方式展現出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以創設問題作為切入點,以構建積極的課堂學習環境作為支撐點,倡導學生體驗、積極探究學習方式,以此來認識數學及理解和創造數學。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理解度不足,教學固化
有一些教師單純地認為,生活化教學只是在教學中舉出生活實例,因此在教學導入時,設法運用生活中的例子作為素材,未能考慮到知識及所舉的例子是否具有關聯性。在教學中,教學形式固化:導入、講課本例、講習、列舉生活實例、布置作業。因此,生活教學成為對付的方法,未能重視數學生活基本內涵,更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
2.重視度不足,理解偏差
當前,學校確實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更是提倡讓數學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實現生活化教學。但是,學校的最終目標仍是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有的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在課后會布置一些課外小作業,如調查等。但在布置后卻未能重視有關評價,甚至不要求學生完成。但對課堂作業卻極其重視。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再重視課外應用的作業情況。
3.對教材理解不足,理解片面化
當前教材和以前相比,更加具體、形象,教材中的生活氣息也比較濃重。但因為教材包含了具體生活例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有關書本中的例子,未在課后收集更多的生活輔助材料。也未能對教材進行研究、拓展,因此,在教學時過于表面化,不重視教材本身的真實意義,讓學生理解片面化。
二、小學數字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生活情境融入課堂,激發興趣
小學生對所有知識都充滿了好奇,但是如果過于死板的學習會讓他們慢慢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將生活情境融入課堂,以學生所了解的內容展開導入,激發起內在興趣及好奇心。
例如,在講解有關百分比內容時,可將現實情境引入課堂:超市正在做優惠活動,電動果汁機正在促銷,買一個打8折,買2個打6折,一位客人花了210元買了兩個電動果汁機,原價是多少?學生因為學習水平有限,在這一問題上可能會有錯誤。但通過這樣的生活例子,可發現容易出錯的地方,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用實際知識解決問題。
2.研究教材,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
在課前,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明確教學內容,之后把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有機結合,設計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學習數學知識的作用,并且可以掌握應用數學知識的方法、技巧。
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估算時,可引入以下情境:學校馬上就要舉辦運動會了,要購置一些必需品,體育老師帶了100元買東西,排球27元/個,籃球38元/個,跳繩8元/個,乒乓球22元/副。問:幫教育老師算一算,買四樣體育用品,大約要多少錢?100元夠不夠?如此一來,每個學生都想試算一下,激發學習興趣,并且將生活實際融入數學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3.優化課堂模式
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所學知識特點,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如,有的教師探究了這樣的教育方式:以生活現象引入知識——聯系生活畫面,找到規律——對情景開展設計、練習——重新回到生活中,這讓生活始終與教學緊緊相連,讓學生由開始到結束都處在生活化情境內。但也要注意,教學并沒有有固定的格式,只要可滿足學生需求,讓學生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讓學生可以真實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就是好的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生活教學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生活能力有著極為明顯的效果,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數學源自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把數學教學和生活有機結合,可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還可讓學生認識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通過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馬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2):143-144.
[2]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104-10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