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
【摘要】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知識的引導人們的生活環境及質量將得到相應的改善。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早期的打結計數到如今的信息化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元素的運用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下本文將簡單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元素運用的可行性,重點就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生活元素;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運用;可行性
數學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課程之一,通過數字及數字有規律的的變化可以很好的進行貨幣統計及計算,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是數學教學相較于語文教學而言較為抽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極易出現教學難的現象。此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出現可有效的解決現存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下更加靈活的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作為當代教學工作者應加大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將生活元素與數學教學相結合。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元素運用的可行性
數學教學知識點較多,且內在聯系錯綜復雜,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絞盡腦汁也無法很好的活躍課堂氛圍,部分學生很難融入到教學課堂中。數學知識對于社會發展而言一般以計量工具的形式出現,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較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元素的運用可以將數學知識簡化到學生可以直觀理解的事情中,具有簡化教學難度、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的作用,再通過教師準確的語言組織及表達,學生的學習情緒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學習積極性明顯上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元素運用其本質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生活處處有學問,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學以致用,在正確學習觀的引導下實現自主學習。
二、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1.結合生活元素,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針對不同學齡段的學生其實際的教學方法也極具特點,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能力、身心發展現狀著手,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學生好奇心的吸引來幫助學生自發融入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創新意識,保障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以《認識10以內的數字》教學為例,教師可結合生活元素來開展。首先可向學生展示不同的數字卡片,讓學生去觀察周邊可以用所給出的數字進行計量的物品或圖片,看看誰找的又快又準確。很快就會有學生找到較多的生活元素,如一塊黑板、兩只腳/手、四扇窗戶等。此時,教師可以適時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加減法的計算,如小明有五朵花,送了兩朵給小紅,請問他還剩下幾朵花?學生們很快就反映過來了,還剩三朵。實踐表明,通過生活元素的應用,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大大提升。
2.以教材內容為參照選擇適當生活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元素時,教師應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和主要參照,選擇科學適當的生活元素,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作用,以免他們出現過分輕松或疲倦現象。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在課下和學生積極互動,了解他們當前的生活情形和感興趣的事情,并認真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和學習情況,設計一套有趣而完整的教學規劃。
比如,在學習“認識時間”時,本課時是以認識鐘表為基礎進一步認識時間,為以后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教師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知道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來編排的,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規律。此時,教師可從生活元素出發,先讓學生做游戲“開火車報數”:5個5個的方法報數到60。然后讓他們觀察生活中鐘表上有什么?學生可以發現有時針、分針、秒針、12個數字和格子等,從而更好地認識時間。
3.培養學生對課外作業興趣
基于小學生接觸新鮮事物能力強的特點,教師除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同數學密切相關的生活元素外,還應重視小學生的課外作業的豐富性,盡可能地在小學生掌握好課本知識的同時,給學生適當設計布置些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課外作業。課外作業的布置形式不能過于模式化,而應使課外作業多樣化,只要是和小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及事物都可作為數學課外作業的內容。讓小學生在課外作業中獨立地去探索數學問題,通過開動腦筋解決數學問題。這對培養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4.通過探究活動引領學生發掘生活元素
小學生不僅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元素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可通過探究活動引領學生發掘生活元素,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當學生接觸到和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元素時,可以及時反映實現學以致用。在這里以“位置與方向”教學為例,教師可先創設生活情境: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利用太陽來辯認方向,早晨面向太陽時,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當學生能夠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他的三個方向,以及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之后。教師可帶領他們來到校園中,利用現有的生活元素展開探究活動,設計問題:學校的圖書館在操場的什么方向?學校的升旗臺在操場的什么方向?教學樓在升旗臺的什么方向?大門在教學樓的什么方向?等。如此,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通過挖掘更多的生活元素來強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結:教育生活化是我國未來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實現知識改變生活的必要途徑。小學數學教師應從主觀意識上認識到生活元素運用的優勢,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深度挖掘教材信息與生活信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事情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淺談[J].范旭華.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8)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元素的應用分析[J].李存生.學周刊.2016(28)
[3]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相關探討[J].蘇偉.教師.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