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景茹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新型網絡詐騙及防范對策進行了研究,主要從新型網絡詐騙的概念、新型網絡詐騙的特點、新型網絡詐騙案件的表現形式以及防范新型網絡詐騙案件的對策這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新型 網絡詐騙 防范對策
一、新型網絡詐騙的概念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利用網絡科技來進行詐騙,這種將新型的網絡科技與金融結合起來的詐騙犯罪行為被稱為新型網絡詐騙,現如今新型網絡詐騙行為已經成為主要的詐騙方式,國家法律對新型網絡詐騙的界定不太明確,只是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計算機或網絡,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定義為新型網絡詐騙。
二、新型網絡詐騙的特點
(一)新型網絡詐騙團伙非常專業化
新型網絡詐騙團伙往往組織非常完善,專業化的詐騙團隊是新型網絡詐騙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新型網絡詐騙團伙內不但有熟悉網上金融業務的專業人員,還有一些非常熟悉網絡聊天工具并善于通過網絡聊天工具進行詐騙的專業網絡“人才”。
(二)犯罪工具智能化
新型網絡詐騙的特點非常明顯,實施網絡詐騙的犯罪工具主要是計算機、手機及互聯網。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同時也給人們的財產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很多的不法分子就是利用智能化的網絡科技來實施詐騙,犯罪分子正是通過這種智能化的工具,使得他們的犯罪不受地域、國界的限制,讓人們對網絡詐騙防不勝防,同時給公安機關的偵查增加很大難度。
(三)新型網絡詐騙手段多種多樣
新型網絡詐騙多種多樣,犯罪分子利用網絡科技“發明”出了各式各樣的詐騙手段。他們不僅通過入侵網絡金融系統(如銀行網站)獲取信息進行詐騙,還通過建立虛假投資交易網站來操控網絡股票交易進行詐騙,有的網絡詐騙犯罪分子通過竊取人們的銀行卡賬號及密碼,再“克隆”銀行卡,在網絡上通過輸入賬號、密碼將被盜人員的財產轉入到自己的銀行卡中。
(四)新型網絡詐騙犯罪后果非常嚴重
新型網絡詐騙的后果非常嚴重,對社會的危害非常巨大。網絡詐騙分子常用的一種詐騙手段就是通過給互聯網用戶的終端植入編制好的木馬或病毒,從而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這樣不但會盜取用戶的財產,還會影響互聯網用戶的系統安全,一些木馬或病毒若是在銀行、企業的網站或計算機上傳播時,極易造成整個網絡或計算機群的全面癱瘓,對社會的影響與危害非常巨大。現如今由于我國的網絡詐騙防治工作尚有不足,很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利用高科技手段不斷地進行網絡詐騙行為。網絡詐騙行為不但給個人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時給社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三、新型網絡詐騙案件的表現形式
新型網絡詐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現如今微信、QQ已經成為網絡交流的最主要方式,而且隨著微信紅包的發布,很多人們都開始使用微信紅包進行支付交易,網絡詐騙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這一點,通過盜取別人的QQ號,再通過此QQ號向主人的好友發送借錢消息,讓對方給其發紅包或者向指定賬戶轉賬,以此來進行詐騙活動。二是隨著淘寶、京東等大型網購網站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熱衷于網購,很多不法分子會在各大網站上發布一些低于市場價的熱銷商品鏈接,誘使人們去點擊瀏覽,一旦消費者想要購買,就會上當受騙。三是近幾年很多騙子給人發送中獎網頁鏈接或者短信,有些網民信以為真,當點擊鏈接或者打電話給騙子,騙子一般會以收取獎品的手續費或者稅費德方式,讓網民先交費再領獎品,騙子收到網民錢款后就失蹤,從而騙取錢財。四是現今很多大齡未婚男女都通過社交網站或者婚介網站進行征婚,騙子根據這些人的心理,與其進行交流,獲得受害人的好感和信任以后,自己找父母生病或者生意虧損等各種理由向受害人借錢,剛開始只是比較少的一筆,但是一次比一次多,當受害人感覺自己上當受騙時,騙子已經失聯,給受害人帶來較大的精神和財物損失。
四、防范新型網絡詐騙案件的對策
(一)改善網絡法制環境
針對網絡方面的法律建設,我國起步較晚,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針對網絡詐騙方面的法律不夠健全,導致很多受害者被騙的案件由于缺乏立法依據而無法立案,或者考慮辦案成本而導致案件的推遲。鑒于此,今后要不斷改善網絡法制環境,出臺相關的部門規章或者司法解釋,通過共同立案的理念進行同類詐騙案件的處理。另外,可以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對互聯網和信息安全等內容加入到立法當中,使相關法律法規得以完善,法制環境得到改善。
(二)加強技術防范
新型網絡詐騙中,詐騙人員大多都精通計算機技術,主要通過尋找計算機網絡的漏洞來突破網絡防護系統,因此要加強技術防范。具體來說:第一,對于計算機系統的越權或者非授權訪問應當加強管理,要仔細識別和驗證工作人員,只有被授權的人員才能通過設置的口令及密碼進入計算機系統,進行數據的訪問及其它操作。對于特別重要的網絡數據及資料尤其要加密保護,從而減少詐騙事件的發生。當前,金融系統主要采取指紋識別與密碼雙密鑰系統雙重識別的方式來解決黑客非法入侵的問題;第二,對于網絡交易,可以通過數字認證和電子簽名的雙重加密方式進行,從而保證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真實性;第三,對于網絡交易,應該用先進的監控技術來實時監控客戶的資金流趨向,從而及時發展犯罪的犯罪動向和其他非正常交易,減少經濟損失。
(三)加大宣傳,提高網民的警惕,使網民的防范意識不斷提高
為了減少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歸根結底要提高網民的風險防范意識,因此今后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網民的警惕,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以及報紙等各種方式來揭露各種騙局,使網民識別詐騙行為的能力不斷提高。在宣傳過程中應當重點宣傳以下幾點:第一,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不能貪圖便宜而吃大虧;第二,在使用網絡交易時一定要認真分析對方的情況,不要盲目沖動進行交易。如果交易對象沒有問題,要選擇安全可靠的交易方式,確保交易的安全;第三,保護好自己的各種有效證件及資料的真實性,尤其是身份證不要外借,一旦丟失要及時掛失,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四)加強對網絡的監控,通過“網絡警察”在網上進行執勤巡邏
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的相關網絡安全等級制度,對網絡從業人員要嚴格審查和考核。對于軟件的購置等要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此外,還應當推行“網絡警察”,使其24小時對網絡進行巡邏,加強對互聯網的治安管理,對于違法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從而提高網絡安全。
五、總結
綜上所述,新型網絡詐騙案件在人們的生活中依然存在,今后只有不斷完善法制環境、加強技術防范,加強對網絡的監控并且注重提高網民的防范意識,才能有效減少網絡詐騙案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