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秋桐
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也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成長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尤其需要加強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針對在小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策略,從而加強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感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重要性;實施策略;分析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業知識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感教育與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情感方面的教育,善于捕捉學生情感的敏銳點,把握時機,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學生和教師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加強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認同感,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這是對師生情的向往,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朋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發展尚不穩定,在人格上也還未發育健全。加強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小學生人格的形成,對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引導作用。
加強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學業的進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尚不發達,教師要在其成長過程中扮演“領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對于對錯是非做出正確的判斷,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形成明確的價值觀念。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師要在教學的準備過程中,分析探究教材的內容,找尋教材的主旨,分析教學內容中各個人物關系之間所滲透的情感,繼而在授課過程中,將情感與知識相互交織,讓學生在體味情感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舉例來說,在《一夜的工作》這篇課文中,講述了作者在陪同周恩來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親眼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文章贊揚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樸的生活作風,抒發了作者對周總理的愛戴與敬畏之情。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與主旨,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上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周總理為人民服務的不辭勞苦,讓學生感悟課文中的情感。最后,教師可以摘抄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文字,與學生一起分析,總結其中蘊含的情感,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另外,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這個有限的空間,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比方說,教師可以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及時與學生交流,以學生為主,在交流時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在學習時的所感所想,理解學生的思路與想法,并與學生交換觀點,實現思想與情感的碰撞。對于學生正確、積極的思想,教師要及時對其表示認同,對學生進行精神上的鼓勵和表揚,使學生在情感精神上感到滿足。另外,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疑難問題的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地批評、諷刺學生,在精神上,教師要及時安慰、鼓勵學生,同時教師也要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與學生展開細致深入的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困惑。以上方式都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增進教師與學生在心靈上的交流,在情感中的碰撞,從而達到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的目的。
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校的表現,及時發現學生的行為變化,發現學生在情感上、心理上的波動,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引起學生情感變化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渡過難關,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安撫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小學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求教師做到教書與育人兼具,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教育中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善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為語文課堂注入新的活力,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與好感。其次,能夠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學相長,促進教師教學手段的豐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人格的完善。
參考文獻:
[1]鄧麗娟.試論高校實施情感的重要性與途徑[J].職業教育,2013(12).
[2]高徐建.健談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研究[J].學術研究,2012(10).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