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

【摘 要】目的:探討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在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方法:選擇剖宮產術后的120例產婦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產婦實施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對兩組產婦母乳喂養率、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通過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提高產婦對護士工作滿意度(P﹤0.05),觀察組的產婦母乳喂養知識知曉率及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實施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可提高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率以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持續性護理干預;健康教育;剖宮產;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母乳喂養越來越被提倡和鼓勵,因為母乳喂養是最健康、自然的哺乳方式,能促進產婦康復,增進母子感情[1]。 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既是指在患者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針對其需求和特點提供針對性和目的性和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診斷、治療、康復和出院指導等各個階段,是生理-心理-社會護理模式在當前護理工作中的體現,充分調動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治療效果[2]。許多產婦在剖宮產術后,很難適應當前的角色,容易產生焦慮的心理。產婦的焦慮往往影響母乳的分泌,產后手術疤痕疼痛及子宮收縮痛,讓產婦無法正常哺乳。因此,加強產后的母乳喂養的宣教尤為重要。為了探討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在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剖宮產產婦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產婦120例,納入標準:剖宮產術后的產婦,單胎足月兒、產后無并發癥,出生體重在2500g-3900g,Apgar評分8-10分。將隨機抽取的120例產婦,按順序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兩組產婦在孕周、年齡、家庭背景、學歷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照常規的方法開展剖宮產術后常規護理,不進行持續護理健康教育干預。
1.2.2 觀察組
采用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母乳喂養指導。
1)成立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小組
成立母乳喂養健康宣教專家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責任組長、護士長、主治醫師、主任醫生構成。專家小組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溝通技巧,靈活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正確處理好與患者及家屬的關系。同時,她們在母乳喂養宣教中,具有權威性,能夠正確的分析產婦在喂養過程的問題,期進行評估和檢測,提出相應的措施。
2)制定標準與流程
健康宣教的方式采用責任制,專家小組制定相應的護理質量標準,主要是責任組長一對一指導產婦,加強產婦母乳喂養的方式,理論與實踐母乳喂養技巧。通過強化的實踐學習掌握母乳喂養指導知識(哺乳時間、飲食禁忌、哺乳姿勢、嬰兒行為),對產婦進行出院指導時,每項工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責任落實到人。
3)多形式干預
根據母乳喂養的國際智能,對產婦及家屬進行一對一的宣教,結合產婦的具體情況,分階段,有計劃的多形式干預。(1)通過講座、示范、看錄像、發放問卷等,了解剖宮產術后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識程度,進行乳房檢查,有針對性的制定出具體的健康教育計劃。(2)指導母乳喂養的操作流程,規范哺乳姿勢,新生兒與產婦成一條直線,胸貼胸,腹貼腹。產婦根據自我喜好,可選擇搖籃式,環抱式、臥式等。(3)產婦在剖宮產后,在宮縮和疤痕處疼痛下,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專家小組應對產婦進行疏導,加強與產婦及家屬的溝通,做好心理護理。(4)對產婦的哺乳知識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在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通過觀察母乳喂養的次數,修訂計劃表,評估產婦母乳喂養的依從性。(5)設立產后咨詢服務中心。由專業的責任組長通過咨詢服務,產婦在哺乳過程中發現問題,可咨詢責任組長,通過溝通、宣教,了解產婦的生理需求,解決產婦的面臨的哺乳中的問題。
1.3 效果指標
從護理滿意度、母乳喂養依從性兩方面按同一標準進行評估。其中護理滿意度參照醫院優質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自行設計,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和人文關懷。0分為不滿意;2分為較滿意;4分為滿意,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3]。產后記錄產婦每天母乳喂養的次數,是否發生奶脹等。依從性好為產婦對母乳喂養態度積極,每天哺乳8次以上,無奶脹發生。在產婦出院時由專門護士進行調查,兩組各發放調查表60份,當場收回。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程度
2.2 兩組產婦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及依從性
觀察組母乳喂養58例,母乳喂養依從性96.7%,對照組僅45例行母乳喂養,依從性75%,兩組母乳喂養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產婦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3 討論
3.1 開展母乳喂養宣教的重要性
母乳喂養對產婦及新生兒具有深遠的影響。產婦通過哺乳,促進產后子宮收縮,有利于身體恢復到孕前。母乳具有相當豐富的免疫因子及微量元素,新生兒通過吸引乳汁,能夠增強免疫力,有利于新生兒健康發育。哺乳方便,安全,能夠減少家庭經濟負擔,促進社會發展。剖宮產術后產婦由于種種因素,容易忽視母乳喂養。大部分產婦拒絕母乳喂養,這樣阻礙乳汁的分泌,增加新生兒的其他疾病的發生。由此可見加強產婦母乳喂養宣教有重要臨床價值[4]。
3.2 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提高產婦對護士工作滿意度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產婦對護士的不滿意往往是由于對護士的不理解、不信任造成的。對產前健康知識等進行詳細的講解,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5]。實施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使護理人員的自律性提高,激勵護士全面了解相關知識,不斷充實自我,以適應不斷更新的護理理念。通過宣教,產婦掌握哺乳技巧,能夠熟練的哺乳。讓產婦和家屬能夠正確認識到健康宣教的重要性,減少與醫務人員的矛盾。正是因為有整體、系統和專業化的健康宣教,才能提高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3.3 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有提升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
表2結果顯示,進行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的產婦,母乳喂養知識掌握情況及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用持續性護理干預手段對產婦進行進行母乳喂養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更科學、及時、有效。許多產婦在剖宮產術后,很難適應當前的角色,容易產生焦慮的心理。產婦的焦慮往往影響母乳的分泌,產后手術疤痕疼痛及子宮收縮痛,讓產婦無法正常哺乳。通過健康宣教,產婦能夠正確的哺乳姿勢,有效進行喂養,通過反復的吸吮,乳汁分泌較豐富,新生兒煩躁、哭鬧等現象較少出現。因此,持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有提升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促進乳汁分泌,增強產婦哺乳的信心。
4 小結
在剖宮產術后產婦母乳喂養宣教進行持續性健康教育,一種具有連續性強、針對性強、程序化的護理模式。醫務人員,通過持續性的健康宣教,對產婦進行一對一的哺乳指導,讓產婦能夠掌握哺乳姿勢,正確喂養方法。通過有效的喂養知識的宣教,促進產婦對醫務人員工作的肯定,減少差錯和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因此,提高產婦對喂養知識的知曉率及產后母乳喂養情況,可以提高產婦積極主動喂養意識,提高產婦母乳喂養依從性。
【參考文獻】
[1]林琳,王培紅,李瑩.個性化持續性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12):67-68.
[2]胡偉英,單金花,王慶燕.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對剖宮產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2):273-274.
[3]李春平.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對母乳喂養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7):655-657.
[4]羅琳雪,陳麗芬,黃基梅,等.健康教育路徑對術后母嬰分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14(13):114.
[5]沈雪琴,壽之煒.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對剖宮產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3):62-6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