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 要:在當前這一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在為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相當普遍,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也成為社會上人才選拔中需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但是教學效果卻始終并不顯著,學校必須重新考量教學有效性對策,實現進一步的優化創新,以提升教學水平。就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對策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性;教學環境
教學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所關注的重要問題,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問題,學生難以通過課程學習獲得信息技術水平的明顯提升,學習興趣不佳。對此,教師還應基于學生實際,結合新的教學理論及方法,改變原有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認識信息技術、探索信息技術的欲望,從而實現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現階段,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實現,還存在眾多阻礙因素。例如,學校教學設備老化、教學模式固式化、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等,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學習實踐機會較少,學習需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嚴重影響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對此,學校及教師還應盡快實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化改革,通過運用針對性對策,實現有效教學。
二、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要想使學生保持知識體系的先進性,必須為學生配備先進的設備及軟件。因而,學校應加大信息技術教學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確保信息技術設備配置充足。同時,應及時對信息技術軟件進行更新,使學生能夠接觸最新的信息技術,適應最新軟件的操作,從而實現有效學習。另外,學校應積極獲取政府或是企業、相關機構組織的支持,補充信息技術教學資金,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教學環境。
2.合理設置課程課時
為了實現教學有效性,學校還應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給予基本的保障。學校應加強對這一課程的重視,合理安排信息技術課程課時。
例如,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當延長課時等。避免課時被其他學科占用或是白白浪費,真正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素質教育體系中。同時,將計算課程納入小學期中、期末考試中,規范考試內容,以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從而確保小學教學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實現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3.基于學生興趣開展教學
興趣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而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新課標要求,以學生興趣為核心選擇教學方式,從而實現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最初練習鍵盤操作的教學中,教師若是僅為學生提供一段文字或是一篇文章,要求學生練習文字輸入,學生必然會感到十分無趣。而若是采用游戲軟件,讓學生按照屏幕下方向上飄動的氣球所標識的字母打字,并計算分數,學生便能夠主動投入到游戲教學中,并在與同學的比拼中,不斷突破自我,熟練鍵盤操作,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4.延伸信息技術教學范圍
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還應將教學與學生實際聯系起來,延伸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范圍,使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Office系列軟件的操作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抽簽的方式,為其他小組成員制作主題為《我們眼中的他們》的PPT。小學生都希望能夠給別人帶來驚喜,因而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制作中。在下一節課上展示PPT時,制作小組會在學生觀看時,獲得強烈的成就感,而PPT所介紹的小組,也會收獲感動和驚喜,從而使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給人帶來的益處,激發學生繼續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并使其對這一課程產生自信心。
5.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當前一些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方面缺乏熱情,致使教學效率不高。一方面是其工作量較大,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缺乏精神激勵。對此,學校應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教師教學的積極性,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減少信息技術教師其他方面的工作量,使其能夠將重點放在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創新等方面,為課堂教學保留充沛的精力。同時,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水平,使其獲得個人發展機會,從而消除工作倦怠感,調動起其教學積極性,進一步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是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重要舉措,針對當前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學校和教師還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學校應加大在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上的投入,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則需要盡快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形成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主動性,真正實現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程亞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與實踐初探[J].學周刊,2012.
[2]曹明輝.提高小學計算機教學質量的初探研究[J].科技展望,2014.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