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鳳
摘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是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所以,為了確保教學目標最大化實現,也為了鍛煉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更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多種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同時也為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做好奠基工作。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小學數學;生活問題;操作問題;游戲問題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采取的都是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即便是課堂上出現了問題交流,或者是師生活動也常常是教師簡單的提問,學生以“對或不對”“是或不是”的方式來進行應答,事實上,這種互動與不設置互動沒有什么區別,效果不大。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模式,也為了給枯燥的數學課堂增加生機,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因此,我課題小組對《有效課堂教學方法與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本文則是對“問題教學法”的有效應用進行了簡單闡述,以期能夠通過幾種問題情境的創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問題交流和思考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促使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生活問題激發興趣
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生活問題的創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還能活躍課堂氣氛,端正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使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進而使學生在生活問題的探究中找到學習數學和探究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更為了保護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選擇了“生活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對下面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即:
(1)小明假期做了50道計算題,小麗做了48道,請問,小明和小麗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媽媽去超市,花了48元,買了一桶油,花了50元買了一條短褲,請問,一共花了多少錢?
組織學生思考這兩個問題,熟悉的生活情境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所以,在出示這兩個問題后,我引導學生列出每個問題的式子并進行計算,并再次思考,兩個不同的情境,兩個不同的式子,結果為什么會一樣,此時引導學生理解“加法交換律”,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操作問題調動欲望
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是課改下所倡導的有效活動之一,也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感受知識形成過程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思考和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操作中加深印象,強化理解,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也為了創設出有效的操作問題情境,更為了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先將課下準備好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展示給學生,比如,剪紙。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圖形之間都有什么特點,之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實物具有這些特點。最后,組織學生自主動手剪“囍”字,讓學生一邊剪一邊思考,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進而使學生在高質量的數學課堂中掌握知識,在操作問題情境中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
三、游戲問題激發動機
所謂的游戲問題是指讓學生在參與游戲中思考問題,這也是問題情境的一種活動,也是打破課堂的灌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立足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有效地將數學與游戲結合在一起,進而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尋找樂趣。
例如,在教學“2、5、3的倍數的特征”中的“5的倍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也為了給枯燥的課堂增加生命力,更為了確保課堂效率最大化實現,我選擇了“游戲問題教學法”。簡單地說,就是組織學生進行“過5的倍數”的游戲,詳細的游戲過程如下:學生一條龍地排下去,自由說出一個數字,下一個學生進行接,但是遇到“5”的倍數時不能說要說“過”,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喊“過”的這些數字都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邊游戲邊進行思考,這樣不僅能夠掌握規律,提高效率,同時,也能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學習問題教學法的核心思想,要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問題探究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進而使學生在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樹立起“主人翁”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郭仁汾.淺談“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30).
[2]周丹菊.巧設問題情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4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