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摘 要: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需求,音樂作為陶冶情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在小學學校得到了廣泛關注。欣賞教學作為小學音樂課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部分,然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問題作為研究出發點,通過一定分析得到開展好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
小學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學習時期最為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是開啟學生智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的關鍵階段。所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以教學的主導者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魅力,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獨特見解與感受,從而在學習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重點,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要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為主要分析點,希望找到一套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課堂的效率與質量。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意義
音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欣賞教育。如果是一個不懂得欣賞的人,即使再優美的樂曲也不會聽出其中的美妙,只會簡單地認識幾個音樂音符而已,自身的審美觀念也不會提升,自然而然,就會對音樂失去興趣。相反,如果是一個懂得欣賞的人,那么他會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感知音樂給他帶來的美好心情。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欣賞教學形式及內容較單一
如今,小學音樂教師大部分都是專業的音樂院校畢業,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音樂課被其他學科的教師占用,使音樂教學時間不充足。對于學生欣賞的音樂作品大部分是根據教材安排而進行教學,這就使得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認知不充分。除此之外,在小學音樂教師對學生進行音樂作品欣賞的過程中,并沒有其他新穎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對于音樂欣賞課的興趣不高。
2.教師忽視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上,由于學生的想象力不夠豐富,當教師對音樂作品欣賞進行解讀過程中,學生對于歌曲表達的含義不能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從而使得學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發展。一般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完整聆聽之后再進行分段聆聽,這樣使得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與此同時,音樂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獨立個性的培養,從而使得學生在創新能力發展的同時,使得學生的各個能力得到發展。
三、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
1.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任何一門學科中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小學生的課堂中,教師應該多利用多媒體等新型的教學媒介,以生動形象地展示音樂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山村來了售貨員》時,這是一首經典的嗩吶獨奏曲。這首樂曲主要描寫的是售貨員挑著扁擔上山,為山上的老百姓熱情服務的情境。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相關的音像、視頻,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售貨員的共鳴,更好地理解樂曲中所要表達的意境。
2.設計新穎的教學環節
新穎的教學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與音樂完美融合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
例如,在學習《迎賓曲》的時候,這是雷雨聲在1980年時創造的一首歌曲。這首樂曲主要體現了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的經濟建設狀態。因此,教師要利用這首樂曲的音樂背景,并結合多媒體的新型教學設備,將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一派繁榮景象向學生展示出來,從聽覺以及視覺兩個方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為祖國的日益繁榮而自豪。
3.發揮學生主體的學習地位
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主觀能動性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感受,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感受到音樂所帶給他們的樂趣,真正意義上愛上音樂。
總而言之,音樂的欣賞是學生理解音樂、學習音樂的良好基礎。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學生量身打造一個適合學生的學習計劃,并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劉輝.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5).
[2]李濤.淺談小學音樂欣賞創新教學模式[J].讀與寫(上,下旬),2013(15).
[3]劉馨.論小學生音樂創新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