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涵蓋了聽、說、讀、寫以及這幾方面的綜合,同時它還是一門語言交流工具,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小學階段學好語文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呢?課堂上有效的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一種重要途徑,是推動語文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保障,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師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或特別難等,調動不了學生的積極性,今天就課堂提問的現狀以及策略分析方面來了解一下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這個話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分析
一、小學語文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涵蓋了聽、說、讀、寫以及這幾方面的綜合,同時它還是一門重要的語言交流工具,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可以說語文知識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語文對我們小學生來說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到更多知識呢?今天。我們就課堂提問進行探討。
二、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任務等設計一系列問題進行教學問答的一種教學形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途徑。對學生來說,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拓展思維,檢驗學生對課堂的理解程度;對教師來說,課堂提問從側面反映了教師在教學各方面的技能水準。課堂提問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技能,它適用于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
三、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的現狀
1.課堂提問過于形式化
目前,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比較普遍,但是教師有時提問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認為根本太簡單,沒有提問的必要性,也有一部分提問的問題過于難,學生根本找不到答案,不知道從哪方面去考慮,或者通過查閱一些課外資料也無法回答,因此,課堂提問就達不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2.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課堂提問也具有偏向性
一部分教師喜歡提問學習好的學生,因此,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就比較活躍,而其他學生只能袖手旁觀,甚至抱有一種僥幸心理,認為提問不到自己就懶于思考;部分教師對學習不好的學生不予理會,或者即使對這些學生進行提問也是帶有懲罰傾向,為了使他們難堪,容易造成學生兩極分化,不利于學生成績整體性的提高。
3.提問的問題沒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提問題,而沒有考慮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習慣,更不用提拓展學生的思維了。
四、解決方法
1.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
教師在備課時要多下功夫,可以圍繞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多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既可以從拓展學生思維方面,也可以是檢測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是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方面等。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天安門廣場》一課時,根據本文重點是理解文中方位的詞語“北端、前、兩旁、中央、南端”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下天安門廣場是什么樣的?你覺得天安門廣場怎樣?從哪里看出它的雄偉壯觀?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見到的或親身經歷說說關于天安門的故事,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2.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改明確指出,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問題情境時要考慮優、中、差三類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回答的不同要求,讓每位學生都有被提問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對于學困生而言,對于他們回答對的問題,教師要多表揚,即使回答錯了,也不能過于批評或職責,要適當鼓勵學生,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答案,在這種和諧快樂的氛圍中,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習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時,教師可以根據這時期學生活潑好動、勇于表現自己等特點,可以提出“當貪吃的小豬看到黃燦燦的麥子,口水都留下來了,開心地喊道”,它會怎么喊呢?如果你是這頭小豬你會怎么喊呢?通過觀看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通過這些提問,立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思考。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中巧妙地運用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歆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0.
[2]朱洪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