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巧
摘要:高中數學教師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從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授課、改革上課方式,使高中數學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依舊有大部分的教師難以投入到改革浪潮中去,認為新課改是沒有必要且浪費時間的,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本文中筆者主要以高中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改;問題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和基礎性學科,其教學成果備受各方面的關注。我國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提出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也應運而生,新課程改革主要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高中數學相較小學和初中數學而言,具有更大的學習難度,主要體現在課程結構更加復雜、課程內容更具深度等,因此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題海戰術”能讓學生在短期內取得高分,但是卻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如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探索出適合當代高中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是當下高中數學教師所共同面臨的難題。
一、當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應試教育影響深刻
數學是屬于理科性學科,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但是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是“死記硬背”,公式、題目死記硬背、甚至連練習冊中的典型例題也是通過死記硬背掌握的。很多學生不喜歡也不愿意主動掌握學習技巧進行數學學習,在課堂上也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師的知識點灌輸。由于死記硬背掌握的知識只是一時的,題目稍微有點變化,學生就會無從下手,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碰到重重障礙。比如在學習曲線時,每一種曲線都分不同的情況,表達方式雖然類似卻完全不同,如果單純的通過“死記硬背”則很快就會混淆,更別說去解析變化多變的數學題目了。如果高中數學教師任其學生自由散漫、得過且過、不愿動腦,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教師缺乏教學技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認為學生主要面對的是高考,因此,學生只需要明白如何獲得高分就可以了,不需要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因此,教師習慣以“一言堂”的方式進行授課,完全不顧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反饋,甚至有些教師直接放棄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認為這些成績落后的學生是沒有未來的,也不可能考取好的大學,因此教師會把大部分時間給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偏愛”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最終會導致學習好的學生成績越來越好,而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由于長時間得不到授課老師的關注就會產生自怨自艾的負面情緒,最終會放棄對數學的學習。
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
(一)實現教育公平
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踐行正確的教育觀,應該從內心深處認為每個學生都是“潛力股”,只有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可以成為優等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習較差的學生,更不能在言語上進行人身攻擊。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注重學生的課堂反饋。在課下也應該與每一個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要想促進高中生的數學成績,教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現教育公平。比如在學習“集合”這一章節時,很多學生會忽略“空集”,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概念,可以通過題目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概念。在練習題目時,教師應該多多關注那些中等生,鍛煉學生的膽量,即使學生回答的不正確,教師也不應該急于責怪,而是應該以積極鼓勵為主,然后再通過類似的題目練習鞏固。在課下,教師應該積極反思課堂教學,自己是否真的照顧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利益。
(二)探索教學技巧
良好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障,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徹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積極關注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然后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經成熟,有愛表現的心理特征,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特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真假命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性的基礎上自己總結出真假命題的概念,然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組內探討怎樣確定一個最終的真假。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在此過程中不僅僅加深了學生對命題的理解,也可以在合作探討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于合作學習自身的特點,學生之間在加深情感的基礎上還提高了與人合作的能力。雖然我國的高中數學課堂依舊屬于“大課堂”,一個班級大約有五十到六十人,教師不可能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也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情況下,教師授課的時候就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知識點的講解應該注重由淺入深,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另外,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課堂反應,當學生沒有完全聽懂課時,眉頭會緊鎖,同時眼神還有一絲疑惑,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重難點再次進行講解,使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夠理解。如果還有少部分學生難以消化課堂知識,教師就應該合理安排課后輔導,對學生進行補缺補差,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
(三)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
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發現,很多高中數學教師忽略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講解,直接跳到具有難度的高考數學題,這對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學習壓力。其實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教師都應該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梳理,比如在學習曲線的時候,教師應該適當的復習前面所學的知識,并且根據不同的公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和梳理,讓學生明白公式與公式之間的具體區別。在做練習的時候,也應該先做課后習題,書本中的課后習題往往具有代表性,學生只有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才能進行更高層次的拓展練習。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眾多的問題,例如學生學習方式死板、教師教學方法落后、課堂效率低下等,面對以上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同時深入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而不是將素質教育僅僅流于形式。同時,學生也應該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日常工作,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遇到不懂的數學問題時積極反饋,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