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鋼亮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教學要幫助學生培養全面的語文素養,以便為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教師受到高考這根高壓線的影響,在學生的培養中重視語文分數的提升,忽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被邊緣化和淡化的危險,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語文鑒賞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知識的技巧,影響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重語文知識的學習,輕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問題。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強調學生的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已經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強化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身全方面的發展,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物質和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逐漸改變。其中,人們越來越重視高中文化教育,特別是高中語文素養教育。語文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它教會學生讀書、寫字、說話、表達等等基本能力,從而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有關學校老師應該注重改革創新,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高中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當前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弱
我國對于高中生的語文教育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更多的是對書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學習,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多的重視對于重點難點或者是考點的講解,而忽略了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強化,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再加上現如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很多人都只會打字而不會寫字,就學生的日常練習情況來看,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出現許多的錯字和別字,這種情況嚴重的制約了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
(二)學生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
為了應對高考,教師往往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灌輸大量的知識,而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死記硬背的層面上,這就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變得十分的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語文知識是十分豐富的,僅靠課堂有限的學習時間是無法真正掌握語文知識的內涵的,因此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取得成效,如果無法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就無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表達能力較弱
由于高中語文的教育工作長期的重視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在實際中的應用,導致學生雖然學習了語文知識,卻無法對日常的表達能力進行提高。表達能力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表達能力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日常人與人之間交流最基本的方式,表達能力弱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另一個方面就是文字表達能力,也就是寫作,寫作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弱會導致學生無法熟練的運用文字表達出內心的想法,所寫的文章也缺乏主題、邏輯混亂、思路不清晰,影響學生寫作能力和整體語文水平的提升。
(四)知識面狹窄
過分的注重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就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當前我國高中生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每天都要進行長時間的學習,課下還要面對繁重的作業和練習,這就導致了學生沒有時間去進行課外知識的學習,也就無法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也使得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素材的積累,而導致寫出的文章始終是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談,缺乏新意,學生也無法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二、閱讀教學中的語文素養教育策略
(一)強化字詞基礎知識教育
學生通過對字詞含義的學習,可以對語文素養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字詞基礎教育,就是提升高中生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清字詞知識的要領,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在講解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把詞類活用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解,然后結合課文《燭之武退秦師》《赤壁賦》中的“既東封鄭”和“順流而東”這兩句進行解析,讓學會對“名詞作動詞”和“名詞作狀語”這兩個知識點有所了解。其次,可以通過利用成語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吸收文化精髓。
(二)開展誦讀教育
在文言文和現代文的教學過程中采用誦讀教育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美。在對文章進行誦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文章語調的輕重緩急有一定的分析,文章語調的變化是與作者創作文章時的情緒變化密切相關的[2]。學生通過對文章語調的把握,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變化,這就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定的幫助,因此開展誦讀教育也是高中語文素養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開展誦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示范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一詞就需要教師在誦讀示范的過程中表現出一個淺吟低唱的過程,此外還可以采用一些合適的背景音樂來配合課文的誦讀教學。在閱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時,就可以選擇《月光奏鳴曲》作為背景音樂。
(三)引導學生確立科學的讀書方法
對高中生進行語文素養教育,除了要通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以外,還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關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以便讓學生取得一定的閱讀成果。
隨著年齡的不斷加深,語文素養也在不斷提升。而到了高中是一個艱難的轉折時期,一方面從小學時期開始的語文學習,讓學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能夠有著自己較為獨到的見解;而在另一方面,高中的學習方式能為今后的一個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為大學并沒有了比較系統的語文教學,可以說,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基本上依靠的是以前的基礎,以及在高中階段掌握的學習方法。所以說,高中語文素養教育是相當重要的,而且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一種方法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林亞普.探究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