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珈翊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一些新媒體逐漸誕生并且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播音主持工作受到了最為嚴峻的考驗,播音主持必須以更高的專業水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語言的藝術性,確保播音主持能夠為觀眾帶來更好的體驗。文章介紹了新媒體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概念以及特征,針對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提升,提出了筆者自身的建議。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5-0162-02
在現代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媒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在傳統媒體發展的基礎之上,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由于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觀及價值觀,滿足了人們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的要求,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并得以迅速發展。在新媒體不斷發展與變革的基礎之上,播音主持必須對自身語言的藝術性予以重視,唯有如此,才能夠滿足新媒體時代人們越來越高的要求。
1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相關問題
1.1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概念
迄今為止,并沒有關于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學術定義,但是,從播音主持自身的特點來看,要想提升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應在保障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從播音學的基本規律出發,播音員對新聞稿件的語言進行加工,以藝術性的形式將其傳遞給受眾,從而使受眾對所接受的內容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1.2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特征
1.2.1 音正性
播音主持的傳播媒介為電視、廣播等有聲語言,播音員在播音主持中,必須要保證音正性,這是其主要特征之一[1]。對于播音主持人而言,利用聲音來傳達語言的藝術性也充分印證了其能力,而且與傳統的文字媒介相比,播音主持利用了有聲媒介進行傳播,這是它的一大優勢。向受眾的信息傳遞過程中,全面調動了其聽覺、視覺,有利于受眾對播音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加深了受眾對播音內容的印象。但是這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受眾利用聲音這一媒介獲取信息,自身的思考時間變短,播音停止后,信息也就傳遞完畢,受眾在這種形式下,思維很容易受播音內容的引導。
1.2.2 真實性
播音主持是對新聞事件的描述與播報,這就決定了其真實性的特征,播音員不得隨意修改播音內容。播音主持是對社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的轉述,即便要提升播音主持的藝術性,也應該以事實為依據,不得夸張描述,更不能更改事件原意。
1.2.3 交流手段的單一性與間接性
播音員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交流,僅僅是通過電視或者廣播等形式,這種交流形式是單向的,受眾只能夠從播音主持人的語言中獲得信息,即便通過視頻,能夠欣賞到播音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但是這對播音員的思想情感流露并不全面,也就是說,播音主持這種交流形式單一性較強。同時,播音員主持人在工作時往往是在密閉的播音室中,以電波或者聲波的形式向受眾傳遞消息,與受眾的互動較少,因此,即便是現場直播,在信息交流與互動中仍然存在滯后性,也就是說,此交流方式具有間接性。
1.2.4 藝術性與創造性
對于一名出色的播音員而言,能夠將有聲的語言藝術展示給受眾,播音員采用字正腔圓的標準普通話對播放內容進行描述時,播音主持的語言美便得以充分體現。此外,播音主持人語言創造性還表現在,除了將事件的真實信息表述出來以外,也能夠傳遞出稿件作者的言外之意,這便是對同一事件不同媒體會有不同報道的原因。通過準確而富有藝術性的語言,將稿件作者的所有意圖傳遞給受眾,引發受眾深層次的思考。
2 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的提升
2.1 播音語言口語化
播音員與主持人屬于不同的職業,盡管都是信息傳播的不同形式,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二者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2]。由于主持人這一職業,在工作時要全盤掌控好主持的內容,為了提升節目效果,主持人要有一定的現場掌控欲駕馭能力,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整個節目路程的順利性。但是播音員在工作中便不需要主持人所具備的以上能力,他只需對現有稿件內容全面熟悉,為了確保傳播內容的創新性,播音員需要對文本內容進一步加工,然后將信息傳遞出去。伴隨著我國電視事業的發展,播音主持語言的表達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以往的播音環節,往往將語調的剛柔兼顧、內容的樸實易懂當作重點,然而,隨著社會語境的發展,語言形式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我們知道,播音的根本目的就是向受眾傳遞信息,因此,播音內容必須要確保受眾能夠容易理解,和生活緊密相連。當然,播音語言不能只滿足于向受眾傳遞信息,還應該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這就是播音主持語言和普通語言的區別。播音語言的口語化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演變而來,受到受眾的普遍歡迎,然而,為了確保播音工作的專業性,不能隨意引入地方方言,但是仍然可以將播音的語氣或者語調作為改革的重點,充分展示播音主持受眾的一面[3]。播音主持語言的口語化,除了在其說話語氣中有所體現,而且與其自身素質相關,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須具備過硬的語言基礎,不僅掌握好語言規律與技巧,而且還應該靈活運用氣息、口腔等,只有將以上幾方面結合起來,才能夠感染受眾。因此,從這一方面看,播音主持語言不單是作為口語化的載體而存在,必須具備藝術性。
2.2 播音語言時尚化
播音語言既普遍,又特殊。播音語言的普遍是由于必須要被普通大眾所接受,它的特殊性是因為播音語言還應該具備時尚化特征。時尚化特征主要針對的是播音員,是其境界的體現。播音主持語言追求時尚的道路并不平坦,播音員必須能夠輕松駕馭播音語言。此外,時尚性還是播音語言個性化的體現,要想在播音主持界有所成就,必須從節目特點出發,全面融合自身的語言特點,確保播音語言形成獨特的風格。此外,播音主持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根據受眾需求更新播音語言,確保播音主持語言的時尚性。
現代新媒體時代下,各地交流日趨頻繁,多種語言開始向其他地區滲透,在我國,出現了一些方言腔的播音主持,這種現象遭到了一些專家和受眾的批判,然而,從部分人的角度看,這屬于一種時尚。我們必須對這種現象保持理性的思維[3]。這種現象在社會中的真實寫照便是,由于在外地引入本地的所謂的時尚,由于陌生感比較多,從而容易受到歡迎,這通常被普通大眾理解為時尚。播音主持語言是要為社會服務的,必須要體現社會,有必要在交流性和包容性方面做出改進。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下,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日漸頻繁,多種外來語言的入侵使得播音主持語言深受影響,主持人因此而變得多種多樣。這其中難免會有一些不正當語言出現在播音主持人的語言之中,我們對此應該謹慎對待、客觀分析,不能全盤否定。
時尚的出現有其特定的理由,時尚具有豐富的個性,永遠是部分人的認可,時尚和大眾化不同,如果普通大眾都能夠接受時尚,那么它也就成為了大眾化的內容,也就意味著時尚不復存在了。
2.3 配音語言多樣化
配音包含多種類型,筆者所指的配音,主要針對解說詞,向受眾解說視頻中的畫面,并不是指那種電視劇中的人物配音。時代不同,對應這一時代的經典內容也就不同,配音也不例外。對于配音,我們印象比較深刻、具有代表性的便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動物世界》中的配音,由趙忠祥解說,堪稱經典之作[4]。然而,在當今社會中,社會發展節奏的加速,推動了社會語境的快速變化,各種配音語言也因此而豐富多樣。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主要在于以下兩點,首先,電視節目的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電視節目如雨后春筍般誕生,角色分化更加細致,很多以往專業從事播音工作的人員現在開始專門從事配音。其次,來自受眾的影響。隨著社會語境的快速變化,大眾需求種類增多,人們的審美觀與以往向相比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就對配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語言在配音方面,應該力求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1]趙若竹.新媒體技術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創作樣態的發展[J].現代傳播,2015,37(12):158-159.
[2]高娜.新媒體移動時代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6(7):40-41.
[3]謝玉潔.淺議新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J].大眾文藝,2015(20):208-209.
[4]李萍.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6,2(2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