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萍
【關鍵詞】 語文教學;寫作水平;以讀促
寫;積累;想象;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6—0092—01
語文教學中讀寫兩大板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以讀促寫,可以應用在課內外。課堂內,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堂外,提高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能力,為寫作積累各方面的素材。
一、閱讀積累,儲備寫作素材
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每個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教師應推出摘抄閱讀。初中學生已初具積累意識,只要做好指導,學生的摘抄閱讀會做得很好。摘抄,當然是篩選好詞佳句,其來源非常豐富。課本是第一手材料,課外同步閱讀也是人手一冊,認真閱讀必有很大收獲。另外,學生手中的《語文報》《中學生》《中學生讀寫》等選錄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也是閱讀摘錄的優質資源。學生在摘錄時要做好分類,如,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等,分門別類有利于鞏固遷移。再如,在人物描寫中還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摘錄本設計要有前瞻性,分清不同的摘錄主題,然后再細化每個主題各個部分所需要占用的篇幅。
學生在摘錄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給摘錄本進行美化,把摘錄本變成精美的“秘籍”。在早讀課上,教師要提醒學生拿出摘錄本朗讀背誦精華部分,以利于寫作時能夠自然遷移。如,有的學生積累了《列夫·托爾斯泰》一課中眼睛的描寫,在寫作中進行了巧妙的運用。這樣的運用就是閱讀積累的結果,所以,閱讀積累的過程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經歷,是儲備素材的重要途徑。
二、閱讀想象,打開寫作思維
閱讀不是機械的認讀文字,初中生思維比較活躍,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在閱讀時應調動一切感官、豐富情感、打開思維,與文中的主人公進行對話,與文章作者進行交流,透過文字理解文章要表達的主題,想象文字描繪的畫面。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想象課文的文字描述,尤其是古詩詞描繪的意境,更要通過想象和聯想加以體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聯想,并把“邊讀邊想”當作一種閱讀習慣加以重點培養。
如,八年級上冊杜甫的《望岳》在閱讀背誦時需要發揮想象,體會詩人在遠望泰山時那種蓬勃向上的激情。首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作者開篇提出一個問題“泰山景色如何呢?”學生此時也應該有此一問,答曰“齊魯青未了”。因為是遠望,所以目及之處都是一片勃勃生機的“綠”。“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極言天地造化對泰山的鐘愛,想象其神奇和秀美,從整體來看泰山的陰陽兩面各有不同的美。詩的本義就是“無盡的想象”,所以此時學生的思維要高度打開,用心體會“蕩胸生層云”的優美仙境,要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甚至歸巢的鳥也不能遺漏。面對如此美景,發出一腔“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氣。學生在讀到最后一句時要想象到自己猶如作者一樣豪氣在胸,站在泰山之巔,俯視一切,由此體會詩歌傳遞的情感。
三、讀寫結合,激活寫作欲望
讀寫結合主要是平時的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通過讀書筆記作業來檢查學生的讀寫情況。學生有惰性,閱讀時也可能會有所感,但是沒有記錄寫作的習慣,而感想稍縱即逝,致使讀寫脫節。教師要及時提醒,并用作業的形式督促學生養成邊讀邊寫的習慣。當學生體會到這種閱讀方式的益處時,便會形成一種自然的閱讀隨記的習慣。讀寫結合豐富多樣,可以是讀完整篇文章寫感想;可以是針對某個詞語或某個句子寫賞析;還可以與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有的學生還會發揮想象續寫或改寫故事,給文中善良的人物一個美好的歸宿。寫作感受可以長篇大論也可以只言片語,只要學生在動腦想象,就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習慣后,寫作水平會不斷提高,寫作便成為語文學習中最快樂的事。
以讀促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閱讀中攝取的信息較多,經過思維的優化整合,形成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這是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學生在自由表達時情感得到升華,是自我成長的體現。所以,“讀”和“寫”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大技能,只要做好引導,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便可發揮“讀寫結合”在語文學習中的最大作用。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