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菊玲
【關鍵詞】 生物教學;提問;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6—0114—01
高中生物作為副科,課程少,但是教材內容較多,如何將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課堂中巧妙地進行提問是教學的“激活劑”,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從而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課堂的提問要具有技巧性,現就此進行探討。
一、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面對的考試較多,為了保證考試總體分數的提高,通常教師會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在提問時,一般將提問的焦點集中在目標生和邊緣生上,不管是問題的難易程度,亦或是點名的學生,很少關注后進生。這種提問的方式只是針對部分學生,以致于其余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特別是后進生,會存在“反正老師也不會點到我”的想法,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課,與教師之間的隔閡也會越來越大,導致學生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因此,教師在提問時,不僅需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提問,還要結合每位學生的情況,以由淺入深為原則,提出的問題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有梯度地進行提問。在點名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時,應該隨機點名,而不是高頻率地提問一兩個學生,同時要多關注后進生,使學生感覺到教師還沒放棄自己,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將學生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盡最大可能減少優差生之間的差異,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比如,在必修三中“人體體溫的調節”中,提問時需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如果直接提問:“人體的體溫是怎么調節的?”對學生來說就有比較大的難度,所以教師可以設計為幾個較為簡單并且具有遞進性的問題:①人的體溫為多少?②為什么人的體溫要保持在37℃?③如何保持37℃?④人體是怎樣產生熱量的?⑤當吃飽飯后或者運動過后有什么感覺?⑥熱量產生越來越多會把人燒死嗎?為什么?⑦人體皮膚是怎么調節散熱的?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就能層層遞進地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識。
二、要結合學生的興趣
在生物課堂上,提問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在提問時,教師要關注學生感興趣的“點”,在學生興趣高昂的時候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問題,將學生的思路打開,將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延伸,以提高教學的高度。學生在對一個內容十分感興趣時,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狀態中,這時學生的思維是高度專注的,教師要把握好這個點,提出有趣味性的問題。
比如,在必修2“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中,教師先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人類的男女比例是多少?”“生男生女是由母親決定的還是父親決定的?”學生們剛接觸到一些染色體的知識,知道精子的類型分為“X”型和“Y”型,因此生男生女是與父親有關。但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并沒有解釋清楚,這時就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斷深入地提出問題,以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從而對染色體有更清楚的了解。
三、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貼近生活的東西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提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在設計問題時,既不能太淺顯,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能缺乏目的性。所以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明確問題的用意和目的,需要知道這個問題是想要學生學習到什么樣的知識,同時還能對學生更容易記住這些理論知識有所幫助。只有有目的地進行提問,學生才能夠將其中的知識更好地運用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
比如,在“基因的本質”教學中,教師可以問學生:“DNA分子結構像不像螺旋式樓梯?”學生這時就會恍然大悟,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在經過討論和探究后,學生總結出:DNA的主鏈可當作樓梯的扶手,分子內部的堿基就是樓梯的臺階。通過這樣一種提問的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變成生活中學生所熟知的物體,從而降低了知識的難度,讓學生更容易記憶。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多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找到這些事物和生物概念之間的相似點,結合生活元素進行提問,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物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提高對生物的喜愛。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問是一門技巧,也是一門藝術。如何讓問題具有啟發性、趣味性、探究性、有效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巧妙地提出問題,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精心設計,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索和思考問題,并層層引導學生去分析和判斷。提出問題要準確、具體、有層次,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