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亮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將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往往使得學生覺得老師高高在上,師生關系也就不夠融洽。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包括課堂互動和課外互動。本文以課堂師生互動為研究主題,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互動的運用現狀與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越來越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進,這給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環境增添了活力,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逐步得到了提升,但相關的創新和改進并非十全十美,其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當前教育環境中教育部門、學校也越來越重視語文學科,這就給語文老師增加了教學壓力,從而也給學生帶去了相當大的學習壓力。在這樣的前提下,提升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諸如品德教學、愛國情操教育等都結合到了語文學科中,從語文教材上的課文都可以體現出對學生的愛國教育和道德教育。面對如此大的教學壓力,老師必須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這就需要老師要能夠和學生有效互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并根據了解到的信息進行教學,同時,在教學中也可以采取互動式教學,老師拋出一個問題,由師生交流、溝通進行探索。本文主要分析互動教學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和解決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現狀
(一)缺乏平等意識,互動難以取得成效
古人有言“學高者為師”,指的就是在教學之中,人人平等,老師和學生只是稱謂的不同,并沒有高低之分。但由于社會對老師這一職業有著崇高的敬意,使得很多老師自以為是,將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韓愈曾言“弟子不必不如說”,意思為做學生的未必就比老師差,老師可以教學生知識,但學生的身上依然有值得老師學習的品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是較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增進雙方的距離,使老師在教學中更具親和力。但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在互動之中缺乏平等意識,在與學生交流之中沒有放下老師的架子,這就使得在互動之中,很多學生畏懼老師,一看見老師用命令的口吻與自己說話,學生就嚇得語無倫次。這樣的互動除了提升老師的威懾力之外,別無用處。
(二)老師缺乏傾聽
在與人交流過程中,如果你一味的訴說卻不傾聽,時間長了,對方也就再沒有耐心與你交流了。教學也是如此,由于很多老師自覺高人一等,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總是在說,學生總是處于聽的位置,這就背離了師生互動教學的初衷,師生互動的初衷即是老師要詢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予以解決。那么老師在詢問,對應的就是學生要對老師的問題進行回答,而如果老師沒有聽學生的答案,那么師生互動也就形同虛設。舉個例子,老師在詢問學生《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還存在著什么問題時,通常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在這篇課文中你還有什么問題?生詞沒有掌握好?對課文是否理解?”這時學生只會點頭和搖頭。
(三)忽略了對細節的觀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法雖然成效極好,但也存在著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即學生因為畏懼老師,在和老師交流過程中所說的話未必是自己內心的聲音。比如對于部分膽小的學生而言,老師詢問他們對某篇課文掌握了多少,學生心里就會犯嘀咕:“我如果說我掌握得不好,老師會不會罵我?”于是學生就會講自己掌握得已經很充分了。這樣的互動結果是不真實的,如果老師僅僅是聽了學生的話就做出決定,比如學生都說對某篇課文掌握得好,老師就不講了,而事實上學生掌握得并不充分。
二、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的對策分析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即老師放下自己的架子,與學生進行親切地交談,而學生也沒有因為對方是老師就畏懼,雙方吐露心聲,對于學習中的問題坦誠交流,但這也僅僅是理想狀態,要做到這點小學語文老師要走的路還很長。而當前小學語文老師要學會改變自己的觀點,首先是平等對待自己和學生,將老師和學生放在同一平臺上交流。其次是平等看待每一位學生,不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這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
(二)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互動是相互的,參與互動的雙方都要詢問問題且都要傾聽對方的話。當前小學語文互動教學中,老師缺乏對學生的傾聽,導致了學生心里有話卻無法說出口,或是說出口了老師卻聽不見。因此在教學中,如果要運用互動教學,老師就應該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該傾聽。舉個例子,當學習《丑小鴨》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然后傾聽學生的讀后感,之后老師進行講解,講解之后學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于是學生再讀一遍,老師再傾聽學生的觀點。
(三)互動之中注意對細節的把控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膽小、羞澀,面對平時高高在上的老師,他們很可能不知所措,說話時也緊張得冒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師詢問學生相關的問題,學生很可能因為畏懼老師而撒謊,這就需要老師要具備辨別學生的話的真假的能力。一般而言,小學生不愛說謊,說謊時會在肢體語言上表露出來,比如有的學生一說謊就低下頭不敢看老師,而有的學生說謊就面紅耳赤。對于這幾類學生很容易辨別。但部分學生說謊時喜歡摸摸鼻子,有的學生說謊時習慣將身體晃來晃去,有的學生說謊時喜歡眨眼睛。對于這幾類學生就需要老師要具備觀察細節的能力,在交流過程中一邊聽學生的話,一邊觀察學生的動作,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夠得到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
三、總結
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在當前我國的教育環境之中,很多老師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對于“優秀”的學生極其耐心,而對于“差生”則完全不屑一顧,事實上,一個合格的老師眼中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是平等的,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師生互動的首要要求,除此之外,還包括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把握細節。除了本文所舉的對策之外,小學語文老師還要在與學生互動時做到誠心、細心、耐心,即和學生坦誠交流,細心從學生的話語中發掘有用的信息,對待學生時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