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輝
摘 要: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以內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教師應積極利用微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微環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他們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把微課與學生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同時也分析了微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微課資源;利用方法;自主學習;提升能力
微課,是校本教研新形式的產物。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一、微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機結合
對于課前復習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準備。“微預習”是教師改變以往傳統的導學案和文本預習方式,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針對課本內容大意、知識脈絡、學習重難點,或是學生學習中可能發生的學習困惑和易錯點,或設置精選的學前小練來引導學生在訓練中完成預習,借助媒體技術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前置設計,并利用錄制的微視頻作為預習的資源和工具,結合學生已有的即時通訊條件(如電話、短信、QQ、網站等),來指導學生開展預習活動。小結拓展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及規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視頻用于結束本課前放。以上環節可單獨或聯合使用微課。
預學中自建知識體系預習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關鍵環節,預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實效。知識理解教師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視頻。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仍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這就是兩極分化嚴重,合格率偏低,仍然屬于低效教學。因此,如何改變這一局面,讓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愿學、樂學,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問題就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現在網絡通訊的發展和微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教師把學習中的重點和疑難問題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隨時點播學習。
精選“微片段”,互動中強化學法指導利用典型的課例片段來設置“微片段”是微課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日常英語微課教學實踐中,筆者積極選取課堂教學中的某一重要知識點,或學生學習中可能普遍存在的難點、困惑點、易錯點,制作“微片段”視頻,引導學生課堂探究學習,盡可能減少教師口頭講授的低效果,而以最精簡的時間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釋疑解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時,可以集中學生一起觀看;有時在課堂結束后,個別學生還可能未完全掌握,則要鼓勵他們對“微片段”視頻,反復觀看,完全解決疑難問題。
“微反思”是微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必須重視在課堂總結之后,要求學生在課下積極做好學習反思,指引他們針對學習中的疑難困惑、易錯點、學習實效等表現做再一次思考和反省,肯定已取得的成績,明確自己的不足,并嘗試找尋到自己繼續努力的方向。只有及時準確的學后反思,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好自主學習,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微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1、微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微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動權,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完全離開教師的指導進行探究。事實上,在整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內容呈現者、學習幫助者和課程設計者等多重角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控制和學生的自主活動之間要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教師為學生創建“有源”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習過程的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斷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k,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它對學生日后的探究性學習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根據實際的需要尋找或構建支架支持其學習。
2、微課程可以因材施教,形成自主學習的資源庫。研究表明,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知識是通過非正式學習獲得的,將現有的課程拆分成視頻碎片,形成一個具有大量視頻信息的數據庫,學員需要學習相應知識,可以像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搜索引擎一樣輸入關鍵詞,就會出現一系列索引文件,學員可根據自己的需求,篩選自己需要的知識,這個知識點可以是理論解析、實戰案例、flash演示、情景模擬等各種素材,可以滿足員工的自我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教師的講解只是學員知識中的一個工具,形成以學員為主導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閱讀或查找大量的資料來進行學習,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研究問題本身,還要查找確定回答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此類型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和案例為中心的學習中的一個環節。
3、制作微課就是微研究的過程,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制成微課,簡單實用,本身就是一個教學反思的過程,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業務成長。微課便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傳播,方便了教師之間教學經驗和方法的交流,微課便于教師進行知識管理,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很好提高教學效果。微課制作簡單,形式新穎,通過微課可以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師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力。
總之,在看似“碎片化”的微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微課資源平臺和“微環境”創設始終都是為了學生主體,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的;必須發揮“微環境”的作用,讓學生在細中見真、“微”中知著,實現高效的自主學習,獲取能力和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鐵飛. 淺析物理實驗微課的設計與制作[J]. 科技視界. 2013(31)
2、吳鐵飛. 微課與物理實驗教學相結合的研究[J]. 科技視界. 2013(30)
3、張志宏. 微課: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20)